苏灿灿让人把这些大户们捐献的物资全部都登记造册,然后立一块大大的功德碑,如果一块功德碑写不下的话,可以立五块——县衙门口立一块,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口的位置各立一块。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人来的时候赤条条来,除了父母的期待什么都带不来,人走的时候赤条条走,除了亲人的怀念什么都带不走。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在世上活一遭呢?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于是,很多人活在这世上的目的,就变成了追名逐利。
或者是给子孙后代留下几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财,或者是能够名留青史。哪怕人死了,也有无数的人能够记住他所做过的事情。
现在这些人之所以这么做,他们所追求的,不过就是为了扬名立万罢了,不过就是为了图一个好名声罢了。既然如此,苏灿灿又有什么理由不成全他们呢?反正他们已经捐献出来了物资,百姓们得到了既得利益,有好处落到了实处,苏灿灿并不介意让这些人名扬天下。
如果这么做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做好事的话,苏灿灿甚至会主动帮助这些人名扬天下,因为有他们的帮助之后,会有更多的人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只要给大凉城中的百姓们捐献物资,不论出多少,都会被公主殿下刻入功德碑之中,不仅仅会立在四个城门的入口处,更有支持力度最大的前一百个人会被刻入立在县衙门口的那块功德碑之中。
公主殿下亲口允诺给立的功德碑啊,这说出去是多么有面子的一件事情啊,这是多么隆重的天恩浩荡啊,这是对他们行为的一种表彰。
这种荣誉在平时可是十分难得一见的,更何况兴宁县主还是民间走出来的公主,她在民间也有很大的声望。不仅仅只是如此,她在皇帝陛下的面前也是一个大红人。
如果能得到兴宁县主的青睐,那么还用发愁今后的生活会过得不好吗?
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能够得到一个在兴宁县主面前表现的机会,而争的头破血流,大打出手。
现在兴宁县主主动抛了一个橄榄枝出来,他们怎么能够不紧紧的抓住这个机会呢?
就像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样,哪怕在古代并没有后世那么快速便捷的交流沟通的渠道,可是消息还是还是想长了翅膀一样的顺着风飞了出去。
当兴宁公主要为捐献物资的善心人立功德碑的消息传出来之后,所有的人都激动和兴奋了起来。
大凉城之中不知道有多少当地的世家宗族,处心积虑的想要给自己挣得一个好名声。
兴宁县主要给善心人立功德碑的行为,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啊。哪个有底蕴的家族能没有点余力呢?要想要有一个好名声,又哪能不舍得一点钱财出来呢?一时之间,大凉城中所有的世家宗族都在称赞苏灿灿的行为。
那些商贾们听闻苏灿灿要立功德碑的消息之后,一个个激动的都要疯了。
士农工商,商从来都是排在最后一位的,商人从来都是地位低下的。
不管是历朝历代。基本上不管哪个封建王朝对商人的打压都是不遗余力的,商人们要纳很重的税,还要忍受各个官吏的层层盘剥,一旦入了商籍,在想脱籍就再也不容易了。
家里哪怕有任何一个人入了商籍,子孙后代就全部都是商籍了。
哪怕商人的家中有泼天的富贵,出门在外的时候也不敢穿出来绫罗绸缎。
哪怕商人家中再怎么家财万贯权势滔天,也无法进入权力的中枢,科技的大门在他们面前无情的紧紧关闭着。
不管是捐官还是想要买官,除非是在一个封建王朝的末代时期,否则是根本想都别想的。
在一个封建王朝的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