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鉴脸上却一点也不在意的样子,还带着微笑说道:“这事只要能成,谁来做都行,同和行家业更大,启官你又是总商,这事由启官接手自然更好。我没意见。”
潘有节也笑了笑,道:“我拒绝他了。”
叶大林听了这话,更是感到意外。
潘有节道:“这事既然是你提的头,自然得你来收尾,不但我自己不做,就是别人要来抢你的功劳,我也不会答应的。番夷的用心我哪会不明白?就是要挑拨离间而已,但我们两家是什么关系?那是三代通好的交情!岂能被外人所间!”
叶大林就喝了一声彩,赞道:“启官这话仁义啊!这才是我们中华子孙该有的胸襟气魄。”
吴承鉴道:“这个事情就是个苦差,但启官既然都这么说了,那我也只好接手了,明天保商会议上,我就把这事提一提,然后如果监督府和总督府那边都没什么意见,我们就一起在启官的统领下,把这事给办了,也算是为十三行同仁的生计、为广州的兴旺发达,办一件好事。”
叶大林道:“不错不错,就该如此!”
潘有节道:“只是却还有两件事。”
吴承鉴问:“什么?”
潘有节道:“京城的贵人,在广州这边也有不少产业的。这次的大火,他们损失颇大。咱们总得设法补偿补偿。”
这话别人听不出话外之意,叶大林却是清楚的:如果借款能够下来,京城那边的贵人要分一杯羹,所谓“补偿”只是个由头。
吴承鉴沉吟道:“翻倍的赔偿减免了,保商们才有一条活路,借款如果能下来,保商们就能支付货款,来年的生意才能继续,否则营商链条断掉,到时候可就不止广州一城哭,川湘闽赣江浙徽,至少要有七八个省的商户都要哭了。再加上明年白鹅潭、沙面的灾后重建……那笔借款到位,也还是紧巴巴的,恐怕再没余钱可以北输了。”
潘有节道:“红货的事情虽然不了了之,但追根到底,还是蔡士文给挑起来的,内务府那边的贵人,对他颇有微词。”
叶大林一听这话就明白了,这是上头要破蔡士文的家了——破了蔡士文,万宝行的份额就空了出来,蔡家的产业就得变卖,那时节拿到钱的保商们可以瓜分其中的利益,就是十三行之外的资金也能趁机入场。这场新的分食盛宴里,贵人们便又有剩肉烂骨头可以啃了。
叶大林见吴承鉴神色迟疑,咳嗽了一声,道:“昊官,这既然是贵人们的意思,而且蔡士文也的确罪有应得,我看你也就不用对他不忍了。”
这是在提醒吴承鉴:不要在这个问题上跟潘有节对着来。
吴承鉴叹了一口气,道:“我大哥就快死了!这条性命,有一半就是坏在他蔡士文手头的,我对他能有什么不忍的。只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罢了。”
潘有节点头道:“也是。”他也轻轻叹了一口气,似乎也在喟叹,然而没有叹第二息,就说:“第二件事,与第一件事有关。万宝行如果也清算了,那十三行的保商数目也就太少了,内务府的意思,是想多放出三张纸来。”
去年已经倒了谢家,今年又倒了蔡家,如果再算上前两年倒掉的石家,十三行是连倒三家了,从最开始的“十三”行都要变成“八”大行了。
吴承鉴只觉得保商们这般连续倒垮,令人感到朝不保夕,叶大林却心头大动,放出三张纸,那就是要多出三户保商——这可是一项巨大的利益。
潘有节道:“这三张纸,监督府和总督府那边得各留一张,剩下这张,昊官,你心里可有什么人选?”
吴承鉴朝着潘有节直直看了过去,潘有节也正视过来,吴承鉴便明白了,今天潘有节两番退让,而且让出的还是比那个昆曲班子大了十倍不止的利益,这显然是要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