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六章 不速之客  谍海尖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蜂的如约而至,雷远仿佛是从千丝万缕的乱麻中找到了一根线头。

    顺着这根线头,雷远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团乱麻逐渐理顺。

    无论是以前的复兴社还是即将改名的军统局,在对于南京沦陷的这件事上,可以说一直估计不足,高层的决策摇摆导致信心动摇,在日本人发动第二次淞沪会战伊始,从开始阶段顽强相持,到后来的一溃千里,当局的决策层才忽然意识到南京已危如累卵,尽管如此,另外一种声音甚嚣尘上,那就是南京完全可以固守,这样的说法现在看来犹如梦呓,或者说是痴人说梦,但局中者大多喜欢这样的决心。

    唐司令说,誓与南京共存亡

    校长心想,堂堂一国之都,在不做最后的抗击就仓皇撤离,实在是有失大国风范,会被世人耻笑,徒留话柄。

    因而奇趣的是,一面在有序撤离,一面是在积极准备抗战。这种景象本身对一线将士来说,不啻于钝刀割肉,信心的凝聚更是空谈,没有了信心又何谈胜利然而,没有人甘心承认即将逼近的失败,这在当时是一种极其有趣的现象,所以,就连当时最大的特务组织复兴社,在搬迁到重庆之前,预判也严重不足,甚至在撤离时,未做充分的布局,就一走了之。直至事实摆在眼前,日本人在攻占南京后,不但大肆掠夺,而且进行了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杀,他们才幡然醒悟,悔恨于当初的仓促和粗心,导致这座城市可用的情报资源太匮乏。

    雷远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被招聘上岗了。

    上岗后的雷远才发现,这座城市的情报战线,百废待兴。

    情报战线的经营,无外乎这么几点,一是,建立完整而系统的情报网络;二是,渗透领域广;三是必须在敌人的要害部门安插眼线,获取高价值的情报;四是具备高效的执行力。

    雷远通过梳理后发现,目前的情报网络只是局限于几个“点”,远未到“面”的层次,其二,除了还未联系上的“军刀”,他们在敌人的内部没有更多的眼线,几乎是两眼一抹黑;其三,信息的传递太低效,很多事情上,必须亲力亲为。

    一定要改变这样的局面雷远在前往月溪路的途中,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通知完回形针晚上在钟山大饭店与黄蜂见面的事宜,雷远又赶到大华百货店见了黄勋业,将那本石版西游记和装有接头暗语的信封交给了他,并一再叮嘱不但要保管好这本书,还要亲自上阵,制定和军刀接头的计划。

    再次回到新颜照相馆,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

    新颜照相馆门前,排队的长龙蜿蜒数百米。

    免费照相的消息不胫而走,这在当下的南京城无疑于一阵清风,很快消弭了蔓延在人们心头的阴霾。照相在当时本是就是稀罕的新兴事物,更是一种奢侈的消费,很多人只是听闻有一种神奇的技术,可以将人的容颜丝毫不差地印在一张白色的硬纸上,不料这样的好事现在让自己撞上了,因而,有不少人为了怕这家照相馆反悔,竟然撕下了张贴的告示作为证据,看你还敢抵赖不

    雷远走到照相馆门前,看到里面多了几张陌生的面孔,定是杜玉龙找来帮忙的龙盟会的弟兄,他们在杜玉龙的统一协调下,登记、拍照、发放取照凭证一切显得有条不紊。

    雷远挤进照相馆和杜玉龙打了招呼,刚想搭把手,被杜玉龙拒绝了。

    “这些琐碎的小事,你就别插手了,你忙你的去吧。”

    雷远忽然想起了凌松阳,便问杜玉龙“小凌呢”

    “我在楼上呢”凌松阳在二楼答道,“我在布置冲洗暗房。”

    雷远哦了声,也不客气,信步来到隔壁惠民诊所,诊所里已经有了几位病人,林雪宜和陶若歌忙碌异常。雷远和他们笑笑,上了二楼,图钉坐在床上,正闭目养神,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