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3章 中国实验大学(上)  工业之动力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果然什么事情都瞒不过大少,要不是老苏他们初二启程去了美国,这次也会一起来的。”祁连山笑着说道。

    老外可没有农历年过春节这一说,在远嘉内部简称港基集电的香港基础电子与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同美国迷ps公司签署的关于基于迷ps构架的日cs处理器和解协议刚好在大年初四正式生效。

    对r2000处理器已经望眼欲穿的苏良宇、方兴东、简至康等人都是坐立不安在家过了一个大年夜,初二就集体启程赴美处理r2000芯片及相关技术的回国事宜。

    “哦?这位陈老先生到底是做什么的?居然连老苏他们都想过来?”

    梁远听祁连山这么一说好奇心更大了,此时的远嘉虽然离财团的规模甚远,按共和国的传统称呼叫成特大型企业也绝不过格,能把整个远嘉高层都惊动了的事情,至少也得和梁海平目前筹备组建商飞一个水平。

    “这事情应该和梁总组建的香格里拉基金会关系比较大。”周远航接过话茬答道。

    当初梁远为了自己在东大少年班无法无天的混日子,撺掇梁海平出头成立了一个专门赞助东大科研费用的香格里拉基金会,最开始时基金会主要是和东大的冶金系打交道,随着基金会的良好运转,加上简至康回国后芯片实验室规模快速扩张急需大量的工程师充实,苏良宇等人索性借着基金会的渠道和东大谈判。打算借助东大雄厚教育资源为科技园培养后备的技术力量。

    不过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可不比后世那般烂大街直接丢向市场自己挣扎求存,眼下全是由国家统一招生统一分配,虽然远嘉和摩托罗拉、可口可乐等全球性企业一样也获得了在国家部分大学直接招聘的资格,不过以远嘉的知名度和从事行业的敏感性来说,能招到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年前那会苏良宇等人还向梁远抱怨过档案、编制之类影响科技人员正常流动的人事问题。

    “和香格里拉基金会有关?难道老先生打算回国讲学?”梁远顺口问道。

    “大少这事情头绪太多,实在是难以说清,这里有一份详细资料大少先看看了解下大概。”刘文岳打开身边携带的公文包,从里边拿出一份厚厚的资料递给梁远。

    接过刘文岳递过来的资料,梁远只看了一眼资料的封皮,前世的记忆猛地从脑海中泛起。难怪自己刚刚听到陈树柏这个名字感到十分的耳熟。看着资料封皮上“中国实验大学筹备事宜”这几个大字,一丝苦笑从梁远的嘴角浮现。

    刘文岳这回可是真的捡了一个无比烫手的山芋回来。

    陈树柏是美国知名的计算机、网络专家,在局域网、数据链方向有着深厚的造诣,曾任美国ieee电路及系统学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主席。是华人在计算机网络方面顶级的专家之一。由于在网路和系统理论研究以及教学上的杰出成就。陈树柏教授在1979年获得了美国“总统特别奖”。

    早年在圣克勒拉大学执教时,目睹美国硅谷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陈树柏就萌生了一个日益强烈的愿望:创办一所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技大学。让学生学以致用。

    由于出身的原因,最开始陈树柏找的是国民党当局,1973年,陈树柏在台湾任客座教授时,曾向当时执政的蒋经国建议,参照美国硅谷经验,在台湾新竹创办一所科技大学。不过蒋经国对陈树柏的建议不太重视,最终陈树柏的办学计划夭折。

    共和国在七十年代末改开之后,国内教育和计算机等相关部门曾两次邀请陈树柏回国访问,最开始陈树柏考虑到父亲陈济棠曾与为敌,心有顾虑,试探着给286写了一封信,最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老先生回信说,286收到他的信,欢迎他回国讲学,希望他解除顾虑,早日启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