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章 超人的蛋  工业之动力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嘉嘉为什么说李超人是爱国华侨呢?”梁远温和的问道。

    “别人都这么说啊。”

    “嘉嘉自己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爱国华侨?”

    “应该是像爷爷说的,当年打仗时为朝鲜运物资的香港霍家那种吧。”宁婉嘉看着梁远的眼睛,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三人小时候两个丫头为了保住姐姐的地位讲故事镇住梁远,从宁建中口中挖出了不少解放战争或是抗美援朝时的一手素材,结果对霍家当年在抗美援朝时的传奇经历知道了不少。

    共和国立国之初,就同这颗星球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在朝鲜半岛打了一仗,利弊得失暂且不提,就香港地区来说倒是出了一批真正爱国的华侨同胞,霍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那个年代给初生共和国运输紧缺物资,可是要冒着真正掉脑袋的风险,和后世改开后流行的爱国嘴炮截然不同。

    “七十年代,李超人跟随香港英资集团把霍家逼出香港房地产业,两个爱国华侨之前爆发商战,嘉嘉支持哪个?”

    “吃里扒外,落井下石。”宁婉菲不屑的说道。

    宁婉嘉先是附和的点了点头,然后又皱起细细的秀眉,看着梁远苦恼的问道:“小远,你不是说过商场如战场企业竞争时没有对错可言,可妹妹说的话我又有些赞同啊。”

    这些年,跟在梁远身边耳闻目染,看着远嘉如吹气般膨胀,宁婉嘉对商业的兴趣与日俱增,常常抓住梁远不放,追问梁远决策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

    宁婉嘉的这个问题可太大了,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看着眼前红颜的小脸揪成了一团,带着几分呆萌纠结的可爱模样,梁远好笑的把少女被海风吹乱了的散发别耳后。指着地上的一块大青石说道:“我们在那里坐会儿,这个问题可就说来话长了。”

    自古以来,华夏向来以耕、战两字立国,华族对土地的眷恋已经渗入到文明的血脉之中,在根深蒂固的“有土斯有财”的观念影响之下,香港从开埠时刻起,房地产就占据了重要的经济地位。

    1898年6月。英国政府以“防卫问题”为理由,迫令清政府签订关于香港地区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拓展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九龙半岛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即香港后来的“新界”地区。

    同年,怡和旗下的地产企业香港置地公司正式创立,开启了香港房地产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

    二战之后。香港经济开始迈向工业化道路。

    共和国建国后受当时的世界局势影响同东、南、西、北打了一圈,暂时性的处于孤立状态,背靠大陆联通海外的香港迅速取代了长三角,崛起成东亚的制造业中心。

    从50年代起,随着大批移民从内地涌入香港提供的充沛劳动力,香港经济开始腾飞。

    在这种情势下,香港工厂、住宅、商业等房屋需求急升。为了减低楼宇物业的供应成本,港英殖民政府数度修改《租务管制条例》,鼓励业主将旧楼拆卸重建高层,来刺激地产业发展。

    日后蜚声香江的港岛巨贾,如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郑裕彤等,都因为把握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黄金机会,大举投资香港商业及关联地产,才奠定了日后全球富豪的地位。

    七十年代末。随着共和国改革开放推进,香港股票市场进入了开埠以来的大牛市,大批地产公司纷纷藉股市高企时在香港证券市场挂牌上市,并利用了股市的融资功能,通过发售新股、配股,或将股票在银行按揭贷款,筹集大量资金发展业务。迅速壮大公司的资产规模。

    日后在香港极具影响力的大地产商,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新世界发展、合和实业、恒隆等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