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六章 行程满满  文艺界奇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便在络上看了看自己的新闻,庄言就感受到了火热程度。 .

    这让庄言想起了上一世的莫言,他无疑是中国的文坛巨匠,也是一杆旗帜,但是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中国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他。

    或许有人听过他的作品《红高粱》,可也是因为他的这书被张一谋和郑晓龙分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人们对于《红高粱》的印象也是来自于这些影视作品。

    真正看过书,知道《红高粱》是莫言写的人,又有多少,这些人绝对不是多数。

    而现在,甚至还出现一种声音,希望庄言再接再厉,能够一举拿下明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为什么要是明年,因为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名单已经在十月份公布了,文学奖的得主是来自瑞典的家魏尔纳。

    这位瑞典人,可是号称瑞典新浪漫主义领袖,不过庄言并没有看过他的作品。实话,这位魏尔纳,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多少还是跟他的国籍有关系,他为瑞典文学可能做了很大贡献,但是对世界文学做过的贡献真的是少之又少。

    相对的,如果辜鸿铭不是中国人,或者诺贝尔奖是中国的,那么辜鸿铭现在也能拿个诺贝尔奖玩玩,毕竟辜鸿铭对中国文学的贡献,相对于魏尔纳对瑞典文学的贡献,肯定是只多不少的。

    当然了,对于这种让庄言拿下诺贝尔文学奖的声音,也就是随便喊喊而已。

    它跟蒲松龄奖是完全不同的,不仅仅是在文坛的地位不在一个层次,而且诺贝尔文学奖其实更多的不是关注作者的某一部作品。不是某个作者某一部作品非常优秀,就能把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他。

    诺贝尔文学奖其实更像是一个终生成就奖,虽然有时候在颁奖的时候,颁奖词也会提到作者的某一书,但是奖项还是颁给这个人的。

    所以,只听过谁获得过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之类的,但是从没有听谁获得过两次诺贝尔文学奖,因为终生成就奖,是不可能颁发两次的。

    也是因为这样,所以能获奖的人基上都是暮年的,其中只有两个低于五十岁,一个是九年前的那次诺贝尔文学奖,英国人吉卜林在四十二岁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另一个则是11年的莫里斯,那年他已经四十九岁了。

    这个年代不同21世纪,虽然人的寿命已经相对于三四十年前大幅度提升,但是在人们的观念中,五十岁已经算是老年人了。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四十岁以上就已经开始跨入老年人的行列。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就算是庄言的粉丝,在心里面也不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会颁给庄言,他才“出道”半年啊,试问有谁会把终身成就奖颁给一个才创作半年的作家?

    如果蒲松龄奖颁给庄言,是一个普通tnt炸弹,那庄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不啻于是一颗重型的核弹,如果真的炸下来,世界都该毁灭了。

    庄言自己看到这个法的时候,也是笑了笑,他就从来没有想过这种事情。

    如果他还能持续做梦,作出一些更好的作品来,或许十几年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的胆子也够大,那他还有可能得一次奖。

    现在的话,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友们的心情,庄言也可以理解,诺贝尔奖作为现在最重要的奖项,已经颁发了十六届,中国连一次文学奖都没有获得过。

    其他的奖项,中国倒是获得过不少次,物理的、化学的都有。

    人总是对于得不到的东西展现出更加热切的希望,因为一直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所以相对于其他奖项,中国人倒是更加希望能够获得一次文学奖。

    对此,庄言只能无奈地笑笑,因为这种情况倒是跟上一世相反。

    在上一世,不论是莫言获得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