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章 宋人掘井  文艺界奇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曾可可长得好不好看,庄言当然不知道,友们当然也不可能认为庄言真的因为曾可可长得好看而点赞的。 .

    大部分人都把目光聚焦到了《王子》这书上,都在问这书到底什么书。

    谁能告诉我《王子》是什么书,刚刚摆渡了一下,是童话故事?

    就是童话故事。

    你都摆渡了,为什么不在上看看书呢,反正也没多少字,看看不就知道了。

    楼上的别问了,这个f主推荐的书还是很靠谱的,而且庄大都点赞了,错不了的。

    看过f主的书评,我有种想要看这书的冲动了,迫切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故事让f生出这么多感慨,像诗一样。

    就这样,来只是火一把,热度一下子又上了一个层次,变成大热点了。

    甚至现在在摆渡引擎上,只要输入庄言两个字,下面就会弹出来庄言点赞“从远方来的可可西里”的新闻。

    友们都在问,这《王子》到底是什么书?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问,好奇了就去出来看看,但是不管是哪个时代的民,都有这样的尿性,明明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却非要到处去问。

    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关心的也并不是《王子》这书,而是因为庄言给一个f主点了赞,他们觉得中间有什么八卦可以挖,所以到处都会看到这类问题。

    庄言为什么给可可西里点赞?

    庄言跟王子有什么关系?

    王子到底是谁?

    王子是庄言跟可可西里的私生子么?

    前面的几个问题,庄言觉得也正常,可是看到后面一个问题,他就只能摇头叹气佩服友们的想象力。

    看到些没有底线的传闻,庄言脑海中首先就浮现出一个典故宋人掘井。

    这个典故是,宋朝时有一家掘了一口井,自此不用去远处打水,所以高兴地“吾穿井得一人”,意思是挖了这口井就节省了一个人的人力。但是这话被传出去之后,人们以讹传讹,竟然传出了这家挖井挖出来一个人,就这样,十里八乡的都跑到这家去围观那口井,想看看是怎么挖出来一个人的。

    可笑的是,宋人掘井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当时的通讯不发达,人们传话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错误,而又无从考证。但是现在这种类似“宋人掘井”的事情,却是因为通讯太过发达,络太过发达,发达到什么人都能上去两句话,而且大家话也不用负责任。

    不过庄言对这种事情,也算是有了免疫力,所以也只是一笑了之。

    看到《王子》突然火了,庄言也算是舒了口气,之前还想这书不知道为什么会水土不服,却没想到单单就是市场定位的方向有问题而已,如今有了个契机,也就火起来了。

    毕竟这个世界也不缺乏文艺青年,甚至于,这个世界的文艺青年的数量比之二十一世界还要多得多。

    按道理,这个世界一直注重理科发展,文科一项偏弱,怎么就能滋生出这么多的文艺青年?

    其实不是这个世界文艺青年太多,而是二十一世纪的文艺青年太少,在那么一个娱乐至死,金钱至上的时代,根就没有什么滋生文艺青年的土壤。更甚者,有很多人自己不喜欢读书,不愿意做一个文艺青年,就极力贬低文艺青年。还有一些人,不是真的爱看书,却要天天假装自己爱看书,写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以为自己是个文豪,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使得有些人对文艺青年印象不怎么好。这种外因内因加在一起,到后来,文艺青年已经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呦呵,装什么文艺青年呢。”

    这种阴阳怪气的冷嘲热讽,庄言也曾听过,不过基上不是给他听的,因为他虽然有颗文艺心,但是表面看起来却是一个理工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