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佛寺红墙  那日提剑江湖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但是顾不上许多,直入中门。

    一门之隔,便觉洞天已变,在门外听不清的诵经声此刻直入耳来,就像众生在他耳边低语,又像佛门金刚在他耳旁盘问。

    小明寺的问心经乃天下一绝,此刻百余僧人同念,若是有人心存恶意,进此门来,就会觉金刚怒吼,佛陀动怒,断断会漏出马脚。

    但若来的人并无恶意,心神透澈空明,自然无碍,反而会有一桩好处——助他静心,贴合佛法。

    百余高僧齐耗修为使出的问心经,天底下还没一人能避的过去。出家人慈悲为怀,但也不愿有奸恶小人混入寺中,蒙骗佛法。问心经既是绝技考验,也是无奈。

    李但是自然没有恶意,只是心中全是着急,悲哀和迷茫。江湖人,随时死,他早已习惯了。就像他的朋友,这些年也凋落了两位。

    但他从没有想过那个苦瓜和尚也会有一天,突然地,就不在了。

    因友生忧,因忧生急,因急生悲。

    所以问心经入耳,他并未在意。不在意,问心经便全无威力。反而就像一泓泉水,滋润心田,荡除忧与惧。

    佛家轻生死,轻皮囊,问心经是佛门绝技,自然也带了些此种意味,无声无息之间,便要荡平李但是心中悲哀焦急。

    李但是心有所感,亦盘腿坐下,面对众僧,静心听经。

    钟声深远,经声低沉,一字一句入得他心上来。

    于是形成了一幅奇异的画面:一人一身白衣,坐于广场之上,面对成百黄衣僧人,久久不发一言。

    钟声已停,李但是一声叹息,焦急躁动已去,心中仅余悲哀。他的剑心何其坚硬,若起悲哀,岂是问心经便能荡平的。

    灵光乍现之间,他举起剑来,到与眉齐,朗声说道:“诸佛以经典,我李但是独此一剑,送故友西归。”

    他这句话说得极为狂妄,却又极为真切。

    他这句话声音并不算高,却真真切切地压过了场上百余人的诵经之声。

    他既已发言,小明寺高僧自然不能再旁若无人,一声长叹,坐在左边僧人队首的白眉老僧睁开双眼,道:“佛家清净之地,李施主不宜动刀兵。”

    李但是双手合十,告歉道:“剑心起鸣,情难自已。”

    右首的黄眉僧人也睁开眼来,道:“李施主是师叔的忘年交,剑心已经澄澈。他虽动剑,其实动心。心为剑心,又即佛心,师兄莫要着相了。”

    白眉老僧听言,叹道:“确实如此。”说完又闭上双目,静心诵经。

    右首的黄眉僧人却站起身来,道:“诸行无常,诸法皆空,李施主请随我来。”言罢他就转身,向寺里内部走去。

    此时后院敲钟的僧人才匆匆走来,立于大门两侧,双手下垂,恭敬迎客。原是李但是到的太快了,以至于迎客僧仍在后院敲钟,无人迎接。

    李但是起身,随那黄眉僧人而行,其余僧人仍是不动,低头默念经文。

    不多时,便到了一方静室,地上明净干燥,仅有两个蒲团相对而放,蒲团前方,各摆着一个木鱼,木鱼锃亮,应是常常被人使用。仅开一窗,可以看到些菩提新叶。

    两人盘腿坐下,也不多说,都在想些心事。

    还是李但是先耐不住气,叹声问道:“净玄法师,敢问苦大师何时圆寂?”

    黄眉僧人双手合十,两眉低垂,道:“昨夜三更,苦师叔犹在佛堂诵经,把我们几人召到身前。我们到时,他却不再开口,只是枯坐半响,睁目微笑,我们都以为他修行有成,有高明佛法要说与我们知晓,也都准备祝贺。”

    他说到此时,饶他已算是佛心有成,看惯生死,亦面有不忍之色,接着道:“师叔一生修行,以身做众生牛马,当时应是已经有了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