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  三国之西州制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范者,凉州牧也作为一个坐镇万里国土、远离朝廷掌控的封疆大吏,手里还牢牢掌握着一支冠绝天下、威名远扬的大军,在远离雒阳的偏远之地凉州闹腾得如此厉害,要朝廷丝毫不会理会,不作任何反应,那是不可能的。就算凉州离雒阳再远朝廷再怎么难以插手凉州事务,就算朝廷再怎么陈腐无力,贪污腐败,但朝廷依然是朝廷,天下唯一正统的朝廷。虽然朝廷已经老朽了,但朝廷仍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面对刘范的改革,朝廷在第一次改革时,反应就十分强烈,只是热衷于招揽美人和建立宫殿的汉灵帝刘宏还需要刘范的进贡;朝廷除了彻底和刘范翻脸之外,也根不能干涉凉州半分。自然朝廷也不敢和刘范翻脸,因为现在朝廷的财政都要靠刘范的进贡,着皇帝不差饿兵的原理,朝廷要想对刘范动武是很难的。所以朝廷上的大臣们争论几次后,也就没有下一步动作。

    但当刘范实施的第二次改革公之于众后,朝廷真的是忍不住了。首先,刘范重用商人和工人,这个问题就是朝廷所不能忍受的。因为自从大汉孝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专制之后,经过几百年的代代相传,儒家思想已经深深地根植在天下人的心中,不可动摇半分。

    特别是儒家思想所规定的社会四个阶级,士农工商,那更是不可逾越半分的天涯。工人虽然有一技之长,商人纵使有家财万贯,但他们的地位也不比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农人高贵,就连农人们也对他们嗤之以鼻,那更别士人了。士人就是社会精英,在他们眼里,工人和商人,都是和蛮夷一般的存在。

    而如今,刘范却让凉州的社会秩序来了个翻天覆地,工人和商人的地位竟然比农人和士人高这怎么行呢这简直是在社会层面上的一次造反啊朝廷其实就是由士人和农人主导的统治机器,国家的主人其实是由士人和农人合成的地主阶级,所以朝廷立即发声,谴责刘范重视工商的改革,责令凉州立即反正,否则必将严惩不贷。就连刘范的拥趸们,也对此颇为不解,刘焉、卢植等人纷纷私信刘范劝他赶紧反正。但刘范不。

    灵魂是后世人的刘范,清楚地了解,后世的天下,就是这两个阶级的天下,两个阶级,一个控制了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控制了资主义国家,世界被他们所瓜分,形成了资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同时,工商就是生产力的代表。于是,刘范又回信让他们稍安勿躁,守住阵脚。

    朝廷中、各州郡的刺史太守中,以何进和刘表为代表的“倒刘派”,开始了对刘范的弹劾,并串联之前他们无法勾结的清流派,一同上弹劾奏章。赞成罢免刘范的州牧官职的大臣和宗室,占朝廷全体的四分之三。一时间,针对刘范的奏章,堆满了刘宏的御殿。

    还有的老臣,都是儒家思想的坚定的信徒,不惜以性命相要挟,绝食者有之,叩头者有之,请缨者有之,逼迫汉灵帝早下决定。这个场面,比当年群臣一同上奏,要求杀掉十常侍、给陈蕃等党人平反的声势还要浩大。刘焉等人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挡不住大臣们的攻势,就连刘焉等人的手下,也有不少宗亲官员倒向何进一派,形势对刘范十分不利。刘宏差点就控制不住了,只好躲进深宫之中,朝会之日也不上朝。

    同时,大汉的文坛上,也开始了对刘范的一番议论。名士们和一些地方官员,纷纷聚集在一起,一起议论刘范的功过,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议论他的过失。在名士们看来,他重视工商,就是最大的错。其中最著名的,又以许邵和许靖的“月旦评”最为引人关注。许靖是许邵的堂兄,两人并为天下名士,在文学圈子里都是叫得响的,地位只比卢植和蔡邕低一些,因为卢植师从马融,得其真传;蔡邕能修撰史书,创造出“飞白体”书法。

    “月旦评”,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月开一次。许邵和许靖在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