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二三章:救灾民衣食成难  我有一座天官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襄江水患,历来怕晴不怕雨之称。

    这是因为襄江的河道直狭,寻常的雨水,在融入江水之中以后,便迅速地流往下游去了;而在久晴之后,源头喀斯拉雪山因大量积雪融化后形成的雪崩,所夹带来的大量的冰块和泥石堵塞河道之后,才会出现洪灾。

    可今年的天气,虽然算不上风调雨顺,却也有晴有雨,怎么会发生如此大的洪水?

    这一点不光是包烈他想不通,县衙中的所有官员,也没有一个明白其奥妙的。

    但不管怎么说,人命大如天,治下出现了如此惨重的灾害,必须要迅速解决,给灾民们一个妥善的安排。

    在包烈的提议之下,书办虞参承担了物资的调派工作,而包烈和韩成贵,则各自带着手下,调船赶往到了河道两岸,负责治理水患和灾民的安置工作。

    四月已是初夏,清晨的气温却有些清凉,再加上洪水中夹杂的冰块散发的寒气,即便是炼气境的武者,也感到身体发冷。

    包烈和韩成贵在城南的紫石渡口各调了二十只小船之后,便开始沿江救人。

    远远望去,河道两岸,洪水滔滔,一望无垠,尸殍遍地,满目苍夷。只有在一些地势较高的山丘之上,才可以看到一群群抱团取暖的灾民们。

    由于洪水来得太过突然,这些侥幸从这场灾劫中逃出的灾民,都来不及收拾任何的行李。他们一个个衣衫单薄,形容惨凄,在洪流的寒气之中瑟瑟发抖。

    按着包烈的计划,所有的灾民,都必须运送到上游黑水湖畔的北岭乡去,直等到县衙重修了两岸的堤坝之后,才可以返回家乡。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涝,究竟会持续多久?假如没找到妥当的治河办法,只怕这两三个月内,他们在沿江两岸,很有可能,再也找不到任何存身的地方了。

    在包烈的命令声中,一艘艘小船,满载着一个个面黄肌瘦的灾民们,很快便通过了上头的黑水湖,抵达了北岭的南山。

    而以顺达车马行为主体的车马大队,也迅速将虞参调集的物资,运送到了这里。

    一个个帐篷,在南坡的近十个山头之上,迅速被支搭起来。一堆堆篝火,也很快地升腾了起来。

    黄昏的时候,所有的伤员和老幼,都已被安排进了铺好被褥的帐篷之中。剩下的灾民们,则围拥着一堆堆的篝火,开始了他们漫长的等待。

    只是,有关灾民们的衣物和粮食,却迟迟没有运到。

    毕竟,以定远县一县之力,要解决将近八万民众的衣食,实在是太过为难了。即便虞参他身为书办,又从事过将近十年的民事工作,在短短的一天之中,也无法解决这么大的粮食缺口。

    尽管此刻的他,已经筹集到了三千斤粮食,却不敢让车马行送来。

    灾难之中,人心思变。在这个时候,身为官员,所最为担心的,莫过于由分配不均而引起的民变了。

    因此,在趁着顾双城运送被褥的空间,虞参托他们向包烈和韩成贵带来了自己的消息。

    据包烈和韩成贵的统计,这一次洪水,至少已毁去了近两万灾民的生命。假如灾民们的衣食不能够迅速得到解决的话,那么,这伤亡人员的数额,还将会急剧地提升。

    怎么办?区区三千斤粮食,就算是熬成稀饭,也不够八万人分啊!

    包烈只感到头大如斗,不由地苦思冥想了起来。

    “大人,依我之见,咱们不如募集一笔银子,到府城和邻县去购粮。”见包烈满脸为难,心思细密的顾双城,立刻向着他提出了这么个建议。

    购粮,倒是个好主意!

    只是,这一次洪灾事发突然,不光是定远,下游的天水也同样受到了灾害,要想从府城中一次购买到足以供给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