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二章 大漠的吸引力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二章 大漠的吸引力

    七月初八,李虎到达深井堡。

    飞云军主帅侯概和阎王军主帅张高儿从野狐岭赶来拜见李虎。金军从青陂道撤军后,侯概就一直尾随,威胁其侧翼,等到金军撤出奉圣州后,他随即和张高儿会合,再次驻守野狐岭和桃山一线。

    李虎把幽燕的形势以及自己对未来的全新构想和两位军帅做了深入探讨。

    张高儿现在很崇拜李虎,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回想过去,他很庆幸自己当初在龙化的关键时刻向李虎低头了。李虎有本事,他的才智高绝,这是天赋,没办法,与生俱来的,想学都学不会。李虎的未来构想在他看来就是天方夜谭,党项人立国几十年了,大宋也打了它几十年,但一直未能征服,难道李虎能征服

    张高儿不知道,不确定,因为李虎每次都实现了他自己所制定的计策,屡屡创造奇迹,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事李虎都把它变成了现实,所以张高儿越来越崇拜李虎,信服李虎,只要是李虎说的,他都认为是正确的,即使自己有不满的地方,他也无条件顺从。比如这次戍守野狐岭,他心里把李虎不知骂了多少遍,但他忠实执行了李虎的计策,阎王军十损七八,一败再败,最后的胜利证明李虎的计策是正确的,阎王军即使被打完了,这个代价也完全值得,所以他对李虎就是盲目的服从,李虎说打西夏,到西北去打出一片天地,那就去,他相信奇迹一定会出现。

    侯概不一样,他经历了太多,他的人生阅历告诉他一个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不放弃的前提是你要活着,所以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因此他对李虎的未来构想严重缺乏信心。

    大西北对辽东义军来说,完全陌生,一无所知,尤其义军的上层文武更缺乏对西北和大漠的了解,李虎的构想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纸上谈兵。你不知道对方的底细,仅仅靠道听途说和自己的揣测来制定策略,显然是非常可笑的一件事。不过他没有把自己的怀疑表露出来。他也没有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既然自己想不出办法,那李虎的构想即使是纸上谈兵,也要去试一试,这就是没办法的办法。

    侯概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扩军,尽可能的扩军。打仗要军队,没有军队打什么仗李虎带着义军整体投宋了,有大宋的实力做后盾,扩军应该没有财政上的问题。

    李虎明白侯概的意思。飞云军这次损失很大,先是在野狐岭阻敌,然后又到镇川堡作战,西京大战后期又被调到青陂道阻截金军。损失大了他就想补回来,恢复过去的实力,但李虎的想法和辽西时期不一样了。这次西京大战暴露了很多问题,尤其在镇川堡战场上,军帅们骄横跋扈不听指挥的事屡屡发生,派系之争也愈演愈烈,他要想办法整军了。

    “这次我们损耗惊人,不仅将士们伤亡惨重,府库也严重亏空。”李虎对侯概和张高儿说道,“军队肯定要扩建,但就目前形势而已,扩军不现实,我们最多只能保住现有的军队规模,而且兵制要修改。我们现在是大宋的藩镇,不是大宋的外藩,若想从大宋得到援助,就要向汴京妥协,接受大宋皇帝的要求,逐渐在云中路推行和实施宋制,所以军队规模和兵制问题成为我们双方彼此取得信任的重中之重。”

    张高儿一直以来都反对投宋,这次迫于义军生存危机,他不得不接受投宋以换取援助,现在义军把金军击败了,他又张狂了,“总帅,凭我们的实力,足以做一个外藩。”

    “不”李虎摇摇手,“我们的实力最多也就是一个藩镇,我们地盘太小,军力和财政严重不足,外敌环伺,这种情况下想做外藩,等于自寻死路,但外藩是我们发展的方向,为此我们要击败党项人,攻占大西北。从现在开始,我们的目标就是河朔,就是河西,然后由北而南,席卷陕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