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经很晚了,肖怀远依旧不打算离开办公室,关于周文寻的事,他还是给出了否定的判断,但这否定的判断是需要理论依据来支撑的,于是他就想起了与周文寻最初认识的场景,那是在一座新建的寺内,二人也因这佛而相识。
肖怀远在换了一个坐着的姿势后,就开始回忆他与周文寻相识的过程,而肖怀远还是没有将办公室内的灯打开。
那是在一个周六的中午,肖怀远独自一人开车来到了一座寺内,这是一座新建的寺,所以来的人并不是很多,肖怀远信佛,而那时肖怀远想要寻求内心上的一种平和,也想一个人参悟一番佛理。
在寺内随意的走了走后,肖怀远便来到了大雄宝殿内,里面的人不多,肖怀远发现有一个年轻人站在那里,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而那人正是周文寻。
肖怀远感到有些好奇,他想着这个小伙子难道也信佛?这是一座新建的寺,知道的人本来就不多,况且他看上去还这么的年轻。
或许他是在求得一种心安,或许是在还愿,还有可能是想得到佛祖的保佑,肖怀远一边思考着,一边向那位年轻人走了过去。
“小伙子,你也信佛?是在求得心安吧?”
“是啊,佛是我的信仰。”
“那你现在是做着什么呢?看你好像是若有所思的样子。”
“悟道。”
“你在悟道?但我认为以你的年龄来说,恐怕不是这样吧?”肖怀远有些怀疑的问道。
“信仰无关乎年龄,对于佛法的理解,也是属于个人的修为,在我看来,就这种修为而言,也是一种对于自我极高的道德要求。”
“这样吧,咱们去外面谈谈,我也是信佛的,说不定也有助于你的参悟。”
“当然可以,不知前辈如何称呼?”
“肖怀远,如何称呼你呢?”
“我叫周文寻,那么我就称呼您为肖前辈了。”
“可以,既然我们因佛相识,而佛也是我们的信仰,那我就叫你周老弟吧。”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走出了大雄宝殿。有一个石凳就在不远处,肖怀远便建议坐在石凳上谈,周文寻也同意了。
在坐下后,肖怀远首先说道:“看周老弟的样子,还是学生吧?”
“是啊,在读大学。肖前辈是在经商吧?”
(ex) “《金刚经》里有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周文寻说了这么一句。
肖怀远没有听明白周文寻为什么要这么说,他在推测着周文寻怎么会突然间就说到了这个话题。
这时听周文寻说道:“其实肖前辈内心的不安,也是烦恼所致,而如果能够有所得悟的话,那么这烦恼就是菩提。”
“是啊,《维摩诘经》中说,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看来我与肖前辈的感悟是一致的。”
“既然你刚才提到了《金刚经》,那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或者说哪一句话让你感悟最深?”
“当然有,我很喜欢《金刚经》里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听完周文寻的答案,肖怀远若有所思,他继续说道:“今天很高兴能认识周老弟这样优秀的青年才俊,我们信仰佛,也可以说是因佛而结识。既然周老弟不能到我公司里来,那如果我以后有什么问题的话,也想听听你的见解,你应该不会拒绝吧?”
“当然不会,既然肖前辈想听我的见解,那我就知无不言,但我的想法或许只能当作一种参考,毕竟我的见解里会带有我个人主观的一些看法,而最主要的一点是,我对肖前辈的公司并不熟悉,所以可能会提出与实际情况相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