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六章 大崩溃(12)  地中海霸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洛克菲勒所谓的好日子当然是夸张了,不过这5年来苏联的日子蛮宽裕,联合集团对苏联初级产品来者不拒,只要东西确实需要,不要有多少量全部照收而不会限制——这就特别讨以产量定指标的计划经济者欢迎,什么市场价格、销路啊,都太麻烦了,我们只管生产,营销这种资本主义的东西最好不要存在。

    有钱以后,苏联的经济和国防建设发生了不同于历史的显著变化,最直接的就是海军领域,新式战列舰建了一艘不够,一直对大海军念念不忘的斯大林同志在今年春天又批准建设苏联级(卡拉乔洛级的苏联代号)第二艘同级舰苏维埃乌克兰号。

    如果说第一艘苏维埃号是全程意大利技术专家指导,重点部位(包括炮管)意大利进口的话,那第2艘苏维埃乌克兰号的目的是努力提高国产化率,至少锅炉、装甲带等准备全部国产化,而第3艘苏维埃苏维埃白俄罗斯号则准备全国产化,第4艘苏维埃俄罗斯号则打算在吃透意大利图纸的基础上进行一定升级,比如把吨位提高到4万吨,延长续航能力等——意大利可以容忍小短腿,伟大的苏维埃横跨半个地球,小短腿怎么够用?最起码也要有1万海里的续航里程。

    根据建设要求,这4艘军舰必须保证在十月革命20周年,也就是1937年之前完整服役——这是革命任务,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好在斯大林同志还算宽容,给了下面足足11年的时间。至于《华盛顿海军条约》这种东西,苏联根本没签字,自然也不在乎。这4艘军舰的成本连同技术转让和指导费预计要耗费1亿记账货币——有一半可以自产,所以只需要5000万即可了。

    除战列舰,苏联对其他海军领域也感兴趣,比如特伦特级重巡洋舰,孔蒂尼改造的澡盆船、特种交通艇都由苏联海军在考察,准备也要一起拿回去拷贝,特伦特级重巡洋舰的技术费用也谈好了,连指导带技术费用一共500万记账单位,准备明年就开工建设。

    除海军以外,苏联对其他军工技术也非常感兴趣,不但仿制了联合摩托的挎斗摩托车,还获得了好几款飞机或者发动机的专利,对1926型轻机枪和重机枪也表态认可——不过没有最终实际引进,联合集团对他们的参观要求都尽可能予以了配合,但只有一个部门对苏联人是保密的,那就是坦克工厂。

    联合集团只让苏联人参观了菲亚特-3000b,没让他们去看m1坦克,更谈不上出口。由于克里斯蒂老早就被孔蒂尼挖到了意大利,所以苏联也谈不上去美国挖角克里斯蒂悬挂的技术。

    参观菲亚特3000b后,苏联方面认为这种坦克性能不行,转头准备去看英国的维克斯坦克——据说英国国防部没将这种坦克列入装备,所以维克斯公司可能会同意出口,苏联对此很感兴趣——历史上这款车辆于1931年引进成功,后来变成了大名鼎鼎的t-26。

    孔蒂尼并不认为克里斯蒂悬挂是多么高深莫测的东西,这东西他认为太不成熟了,不成熟的产品怎么可以给斯大林同志过目呢?他准备给苏联同志看更好的玩意——配备扭杆悬挂和交错重叠负重轮的l1坦克,这么复杂的名字听起来像是德国人搞出来的,非要这么说也没错,确切地说这是德意志籍工程师(捷克、奥地利、德国、瑞士四国)加意大利工程师共同研究的,提供创意的是总裁本人,他甚至还兴致勃勃地画了一个草图——烂的一塌糊涂!

    这些工作是1928年孔蒂尼去远东访问前部署落实的,经过一年多不计成本地投入,到1929年8月份已造出了一辆样车。

    样车暂时只有底盘,上面的炮塔和坦克炮还要等待进一步开发,在试验时是通过模拟的铁块配重实现的。试验后所有人都高喊了不得,新创造开创了坦克新境界:不但能支撑高达24吨的车体,且车子开起来又稳定又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