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宝剑即将出鞘  朝廷鹰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元十一年冬。一封八百里加急自遥远的燕州飞报而来,顿时搅动了整个长安城的宁静。朝廷三品封疆大吏,一州的最高长官,燕州安抚使王明在返回燕山府的途中遇袭身亡,随同人员无一幸免。此消息一经传入长安,霎时间朝野震动,百官哗然。因为自大赵开国以来,尚未有过朝廷三品大员死于任期之上的先例,而且还是遇刺身亡。人们开始猜测其中的缘由,各种说法甚嚣尘上,对于燕州安抚使的死亡一事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一时间,奏折犹如雪片一般飞到了皇帝的龙案之上。有的朝官说应该尽快捉拿凶手归案,严惩不贷;有的朝官说一州之地不可无长官,当务之急应选择贤能之人继任燕州安抚使一职;御史们也不甘示弱,他们纷纷上书弹劾御前禁卫都督府玩忽职守,以至于贼人肆虐。皇帝陛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据说已经年逾六十的老皇帝一掌拍在了龙案之上,几乎将整张案几拍得粉碎,老皇帝的这一掌,使含元殿中有些嘈杂的声音顿时安静了下来,文武百官们不由敛容屏息,这才想起原来皇帝陛下也是戎马倥偬一辈子的人,雷霆之怒不是那么好触犯的。含元殿总管太监常公公仗着自己是伺候了皇帝陛下十几年的老人,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劝说了几句,却被盛怒之下的老皇帝一脚踹在屁股上摔了个大马趴,贴着大殿光滑的地板滑出去一丈多远,好半晌才呲牙咧嘴地爬起身来。见此情景,原本还蹦跶得十分欢快的御史们消停了下来,朝会得以顺利进行。一直到朝会结束,燕州安抚使遇袭身亡一事方才勉强理出个章程,无非是刑部负责尽快缉拿凶手归案,但无论是一脸愁容的刑部尚书还是事不关己的文武百官,其实都知道此事恐怕还是要落到禁卫府的头上。果然,退朝之后,皇帝陛下一回到内庭,便立刻将禁卫府大都督古平庸召入宫中,先是当面申饬了一番,然后又责令禁卫府尽快办理此案,最后却将一干太监宫女尽数赶了出去,关起门来与古平庸密议了半个时辰。离开皇宫之后,古平庸的面色还算平静,但眼神之中的怒火却令人不寒而栗,他甚至没有乘坐那辆专用马车,而是直接施展轻功回到了禁卫府总司衙门。古平庸如果生气了,后果其实更严重。这一日,整个长安城中暗流涌动,禁卫府却安静得反常,但明眼之人都知道此乃暴风雨前的宁静,禁卫府这座一直处于暗处的庞大暴力机构,即将露出它巨大的身躯和锋利的獠牙,欲将一切胆敢捋它虎须之人通通碾成齑粉。………………与长安城里的风云激荡不同,距离长安仅有二百余里的镜湖山庄却处于平静之中。这里昨夜刚刚下了一场小雪,镜湖东南方向的小牧场此时已经覆盖了一层皑皑的白雪。一匹神骏之极的黑色骏马疾驰在一望无际的白色原野之上,黑马的四体强健,黑亮的毛皮如同上好的锦缎一般在阳光下流动着莹润的光泽。一名身材修长的青年正稳稳地坐在马背之上,他大概有十七八岁年纪,面容俊秀无比,虽然脸色上带有一丝病态的苍白,但双目开阖之间神光湛然,若有识货之人在此,一看便知青年具有一身极为精深的内功修为。这名纵马驰骋的青年正是元真。来到这个世界已有九年,九年的时间足以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比如雷文豹已经秋后问斩,比如大赵前几年在大江之上与南楚大打出手,比如李元图已经升任缉捕司副指挥使,比如皇帝老儿的六十大寿,比如古平庸的八十大寿,比如……总之,应该发生或不应该发生的,预料之中或预料之外的,林林总总的事情不胜枚举。自元真选择修习无畏心经以来,经过八年极端痛苦的苦修,他算是体验到了什么叫做生不如死。每一次的调息,每一次的运使真气,都会使体内的经脉如千万根钢针攒刺一般剧痛无比,这也是元真的脸色常年带着病态的苍白的缘由。即便承受如此痛苦,元真也不曾低头,无论是刮风下雨,无论是严冬酷暑,他始终持之以恒,每日的晨昏两课从未间断。付出的代价与回报是成正比的,若论内功之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