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0章  索命之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剩下最后一家,这家就在西区的闹市,离这里有二十分钟的车程。离市第一人民医院很近,步行大概十分钟就能走到医院。是最早的西区商业街,八层楼房,临街,站在阳台上,可以看到热闹的市场。这家是普通工人家庭,只有一个女儿,去年年底女儿结婚。女儿没在本地,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深圳,丈夫也是那边的,原本女儿女婿不打算回来办酒席,家里人坚决不同意。结婚是大事怎么能一声不吭的就把女儿嫁了?知道的是新事新办,不知道的还以为女儿不受婆家待见。所以,非得回来摆几桌,哪怕只是自己家人坐在一起,新人也要认亲不是。所以女儿女婿只是回来办了酒席。因为是嫁女儿,又不在本地,就少摆了几桌,都是关系比较近的亲戚和朋友。与张君兰死亡现场条件相似的是舅妈家的儿子,是新娘的表哥。舅妈和儿子带着六岁的女儿住在与本市很近的另一座城市,坐车只要七个时。平时不太来,只是电话联系。舅舅去世后,来的就更少了。上次来倒是多住了几天,孩子有病了,在那边一直查不出来到底得的是什么病,所以就想着到省城来仔细检查一下。婚礼一结束,那女儿就住院了,查清楚后才走的。病是挺重的,但能治,带了口服药,说是三个月后复查,过完年可能还要来。新娘表哥叫赵强,三十岁,身高161米,以前是工人,后来买断了工龄,拿着那些钱做生意。生意不好做,赔了个精光,只好关门大吉。干过许多活,上班的地方经常换,超市的收银员,保安公司的门卫,也有手艺,当初在工厂里是电焊工,现在在一家私人公司里做电焊,工资算是比较高的。女儿一岁时夫妻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一直都没有再婚。赵强,脾气好,性子有些温吞,孝顺母亲,疼爱女儿。与前妻关系也不错,前妻经常来看女儿,两人虽然离婚了,但处的跟朋友一样。赵强的母亲是退休教师,有退休工资,家里只有赵强一个孩子,现在全心带孙女。赵强能吃苦,工作上没得说,老板很喜欢,经常还给点奖金,日子倒也不错。就是孩子吃的药贵一些,是进口药,效果好,说要终身吃药。依着他们家的收入,也不是什么问题。他们家婚礼上也送了毛巾,不过是大红色印花的,也有多的,拿了一块给张哲,张哲在王安的示意下,也收了起来。女儿出院后,赵强一家人没有来过本市。赵强工作忙,给私人老板干活,活很紧。女儿需要奶奶照顾,亲戚之间偶尔会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没有什么大事。他们心翼翼的问:“赵强出什么事了?”

    “那孩子从就听话。”

    那家人末了又强调了一下。王安淡淡的解释了一下,三人告辞出来。时间还早,刚刚中午,三人决定就在附近随便吃点东西,再回单位。牛肉面是这座城市必不可少的吃食,作为一名本市人,牛肉面是早中两餐必不可少的吃食。寒冷的冬天,一碗冒着热气的牛肉面,是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只大海碗,面白汤红菜绿,挑一筷子面,香气从碗里升腾而起。王安觉得这座城市到处都弥漫着牛肉面的香味,牛肉面馆也是随处可见,几乎是每隔一百米,就有一家。三人不用商量,都不约而同的向牛肉面馆走去。正是吃饭时间,面馆里人很多,队伍排的有些长。作为本市人,一看就知道这家面好吃。吃饭这东西,绝对要从众,你要是想别出心裁,那对不起,你吃的饭菜绝对是口感让你难以忘怀的,以至于下次你一定会记得,吃饭绝对要奔着人多的那家去。牛肉面随时只是一碗面,可讲究多了,面讲究的是用蓬灰揉面,汤要用精心挑选的牦牛肉熬制,油泼辣子里面有每家不同的秘密武器。调汤的师傅和拉面的师傅各司其职,总体来说,本市人对牛肉面的热衷可谓狂热,所以对牛肉面的要求也非常高。要说只想吃饱肚子,满街的牛肉面,管够,但人们追求的层次更好,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口感要好,数量要多,色香味少一样都不行。看来,这家面符合人民群众的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