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涛偷得《武穆遗书》后,即到少林寺又盗得《洗髓经》和《易筋经》,从藏经阁出来被僧人追赶,胡乱说出一句袁树德的名字。董大涛已经不想好了,唯恐天下不乱,知道在武林中随便一句话就可能掀起轩然大波,让武林人士结怨或至几十年。
他到家后立即变卖家产,举家搬迁。他料得丐帮或以为他会往北方人烟稀少之地躲藏,会向北搜寻,故冒险往南走,果然路途无人打扰。其往年认得一个郎中,善易容之术,故在南方先找到郎中,为其易容。易容毕,董大涛照镜自不认得,大喜,忽觉自己声音未变,亦容易被认出,遂问郎中变声之法。郎中道:“我不知易声之术,但听说有一方法,用硫磺等物置于声带出腐蚀声带,可易声。但我没有如此医过人,恐伤你身”,董大涛力求郎中行此医术,郎中不肯。董大涛手书一承诺:如此法失败,生死与郎中无关,并施以重金,郎中始可,遂研磨配制药物,三日成,置于董大涛咽喉处,董大涛感觉疼痛,大叫一声,吐出药物,再说话时声音已变。董大涛大喜,自信从此无人识破,遂举家带口进西南蛮夷之地,挖石折木盖房,开荒种地,隐居起来。董大涛自改名杨武,将其子改名杨牧,将其妻改名王氏,嘱咐其忘记以前之名,绝口不提以前之事,其妻儿虽有怨言,但不敢言语。
从此杨武专研一书二经,日夜习练,渐有所悟。
对于《武穆遗书》,其已从周信处获得大意,深知三节、外三合之道,但是对于五行一段文字却不甚懂,却从《洗髓经》中“闭口深藏舌,出入息与鼻。息息归元海,气足神自裕。元气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坑阱注。静坐生暖气,水中有火具,湿热乃蒸腾,为雨又为露。调息舌抵腭。胁腹运尾闾,摇肩手推肚。分合按且举,握固按双膝。鼻中出入绵,绵绵入海底。有津续咽之,以意送入腹。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等句中悟出五行之力,将五行之力加入到周信所教的五行拳中习练,一年后,明显感觉到五行之力在体内运行时形成了一根“能量筋”,身体外形动作由这根能量筋驱动。再看《易筋经》所言之筋,才知道易筋,即为换力也,就是将肌肉紧张发力更换为以五行之力形成的能量筋驱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而蓄发能量和劲力。至此,董大涛对一书二经之悟,已与扫地僧和励志不相上下。
这董大涛亦发现,虽然《洗髓经》中写到,洗髓之功要在习练成易筋之功之后习练,实为谬误,或著书之人有意为之,让不懂五行之力者无从练起。
五年后,杨武功夫已成,秋季即要召开第六届群英会,其自信能得赤旗,故又卖掉家产,举家搬往中原,在汴梁住下。安顿好家人,即只身前往群英会。
这励志与扫地僧均已习练成心意功夫,二人合计,这董大涛之武功亦应有所成,其偷书盗经之目的就是为了争天下第一,所以其很可能会参加此届群英会。二人商量已定,扫地僧向羽相禀报,羽相同意其与励志前往汴梁。
少林寺虽贵为武林圣地,但无争名夺利之心,故不参加群英会。丐帮亦不被名门正派接纳,故也不参加群英会。励志与扫地僧只为寻找董大涛而去,并邀翁进同去。
三人不日到达汴梁,励志着丐帮弟子仔细查询董大涛。群英会比赛这天,果有一叫杨武者功夫与他人不同,无招无式,与人交战拎手上前即打,看似身软神飘,出手无力,被打者却无不惊异于其劲力。此人果得赤旗,司礼官授旗时问其所练为何种功夫,其答曰:神仙拳。
扫地僧对励志道:“此人必是董大涛无疑了,其所练功夫与我等无异,并且其功夫在我等之上”
励志犹豫不决道:“此人只有身高与董大涛相似,身形动作等其余皆无相同之处,连声音都与董大涛不同”
那杨武习练心意六年,早已彻底改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