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 小酆都  行走在都市的小道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酆都城?

    听他这么一说,我心中一动。仔细看了看四周围的场景,别说,还真是和酆都城极为相似。

    酆都城我是去过的,眼前这个城镇无论是房屋的朝向风格,还是路面的摆设都与酆都城一般无二。

    难不成这个城镇真的是仿照酆都城来建造的?

    难道这个鬼神还想过回当阎王爷的瘾?

    正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赵敬亭忽然用手捅了捅我,“福生,你快看。那不是判官吗!”

    判官?

    胡说八道什么呢?

    要知道判官可是阎罗殿的二把手,每天都是很忙的,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

    只是当我抬起头来看的时候,同样是惊呆了。

    只见眼前不知道何时出现了一个人,眉清目秀,身形修长,却穿了一身大绿色的官服,手拿一本书,上写《生死簿》三字。

    毫无疑问,这官服是判官服无疑!

    再加上他手里的生死簿,难不成眼前这人真的是判官?

    要知道阴曹地府,十大阎罗殿,只有四位判官:赏善司宋朝开封府尹包拯,罚恶司圣君钟馗,察查司宋朝寇准,阴律司掌生死簿范仲淹。

    其中包拯执掌善薄,身着绿袍,笑容可掬。生前行善小鬼全部由他安排,根据生前行善程度大小、多少予以奖赏。

    在六道轮回中,或登天成神,或投胎做人,只须在孟婆处喝一碗迷魂茶,忘却生前恩怨,即可重食人间烟火。

    罚恶司钟馗天师,我是见过的。他身着紫袍,怒目圆睁,一看就是嫉恶如仇之人。

    凡来报到的鬼魂,先经孽镜台前映照,显明善恶、区分好坏。

    生前作恶的坏鬼全部由他处置,他根据阎罗王的“四不四无”原则量刑,四不是不忠、不孝、不悌、不信。

    四无是无礼、无义、无廉、无耻,轻罪轻罚,重罪重罚,再交阴差送到罚恶刑台上,送往十八层地狱,直到刑满,再交轮回殿,拉去变牛变马,变虫变狗等等,重返阳世。

    再说察查司的寇准,据武当密录记载,其双目如电,刚直不阿,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

    其职责是让善者得到善报,好事得到弘扬,使恶者受到应得的惩处,并为冤者平反昭雪。

    最后便是阴律司的范仲淹。

    范判官是驰名阴曹地府的头号人物,身着红袍,左手执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笔,专门执行为善者添寿,让恶者归阴的任务。

    《岳阳楼记》载,此公姓范名仲淹,在宋仁宗赵受益驾下为臣,官拜参知政事,后升至礼部侍郎,与将军狄青过从甚密结为至交。

    生前为官清正,死后当了阎罗王最亲信的查案判官,主管查案司,赏善罚恶,管人生死,权冠古今,手握“生死薄”和勾魂笔,只需一勾一点,谁该死谁活便只在须臾之间。

    四大判官特征明显,其中穿绿色官服的,应该是善赏司的包拯。

    可包拯大人,应该是我们所有人都特别了解的吧。

    包拯是黑煤炭啊!

    黑的到了晚上都应该认不出来了才对!而且包拯额头上有一个月亮!

    可眼前这个一身绿袍判官服的家伙,不仅皮肤白皙,眉清目秀,更是连个疤痕都没有。

    而且那一身大绿色的判官服,不但没有让他显得更为公正严明,反而让人觉得他更加的阴柔。

    毫无疑问,这个人并不是判官。

    难不成,这个地方不但模仿酆都城,连判官也一并抄了去?

    这时,只见牛头走到那判官模样的跟前,低声嘀咕了两句,恨恨的瞪了我一眼,便就离开了。

    而那判官模样的年轻人则是走到我俩跟前,先是淡淡的看了我们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