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这一段长篇大论是真长啊,不过三人听得津津有味。
李若谷、陈家麒经常和杨帆在一起知道他历史知识扎实只是冥思苦想,祁玉墨则是第一次听杨帆大论,不由惊异朝他竖起了大拇指。
“蜀道确实重要,其实关中也不好入吧,曾经六国军队多少次被档在函谷关外,如果要实行大秦战略,杨兄弟对入关中有何高见?”
李若谷听到了蜀道状况,紧紧皱起了眉头问道。
“函谷关是先秦时候旧关,现在要从那条路入关中,不止有函谷关,还有潼关。
东汉末年,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于建安元年设潼关,当时函谷关一度被废弃又被启用。
然而随着华夏成为一个整体,关中向东防御的重要性降低,函谷关、潼关已经没有秦代函谷那样重要了。
可能各位对陕省不够了解,关中东大门除了潼关还有武关,武关连接着关中平原和南阳盆地,这是离襄阳最近的入秦通道。”杨帆思索着说道。
“哦,离襄阳最近,咱们可以走吗?”李若谷疑惑地问。
“武关也发生过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秦惠文王期间,商鞅被擒秦国贵族迫害,商鞅先是从武关逃跑,不过被守关者严厉拒绝。
商鞅不得已而转道向北,最终被活擒,车裂而死。商鞅死后不久,张仪骗楚怀王就是以武关附近之地作为筹码,结果不但楚怀王上当了,而且还因战败被秦国囚禁致死。
和函谷关、潼关相比,武关道路条件稍微差一点,历来是小股部队奇袭的绝佳之所。
最著名的就是项羽刘邦灭秦之战,当时秦军主力与项羽鏖战于河北,为防范项羽,秦国大军重兵把守函谷关,刘邦趁着咸阳到武关一路防守空虚,接受张良献计率军二万径直攻破武关,经白鹿原而抵达灞上,迫降了秦王子婴。
武关对我们来说是绝佳路线,虽然路况差一些,起码官道是踏实落地的,还远远不至于像蜀道那样在悬崖峭壁上挂栈道。
相比函谷关而言,我们从襄阳出发走武关到关中的路程比走函谷关缩短了五分之二不止。
正是因为这条路的便捷性,秦始皇一生五次巡游,有两次走的武关。
汉景帝时,发生七王之乱,周亚夫听从赵涉建议不走函谷关而走武关就是因为此道快捷可以出其不意。”杨帆耐心解答道。
“哦”李若谷入神细想,顿时全场安静下来了。
“杨兄弟分析蜀道很精彩、很详尽,然而我觉得咱们有没必要那么打,那样太绕了。”陈家麒见众人再无语言直言不讳的开口了。
“陈哥请讲。”杨帆很好奇的说。
“第一,关中有那么重要吗?唐朝之后关中不是边缘化了吗?
第二既然这么兴元府这么重要且险要,又正好是蒙古军的势力范围会不会很难打。
第二,我们拥有现代化装甲车的优势在蜀道、武关这种山地会被限制,能不能跳出古代传统战争和割据思维在平原活动。
我的建议的方案有两种要么自襄阳南进入江汉平原和湘赣开始侧推南宋小朝廷,要么自襄阳东去中原、江淮正推南宋小朝廷。
这帮白眼狼刚刺杀过我们,咱们绝对不能让他们好过,南宋人口最稠密也方便咱们多收集点信仰之力。”
陈家麒说出这两个建议的时候眼中全是仇恨的火焰。
杨帆懂了,陈家麒不想玩任何弯弯绕,他虐临安小朝廷的决心坚不可摧。
李若谷、祁玉墨听后明了,杨帆、陈家麒的分歧说白了其实是下一步踩蒙古人和虐南宋小朝廷的分歧。
虽然李若谷很想实现诸葛武侯遗愿,但是他稍微倾向于陈家麒的方案。
一方面他熟悉三国太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