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5 剥皮萱草始,剥皮萱草终?  明末命运之抉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定国向杨昭献策道:“大西军虽然仍由5万之众,但孙可望为人颇为狠毒奸诈,虽然众人一致推举其为国主,但很多人颇为不服。

    再加上跟随逃亡的李干德、袁韬等人,大家更是各怀鬼胎,安国公断不可掉以轻心啊。

    杨昭惊问其计,李定国沉思良久说道:“安国公,正如你所言连年干旱,有年月庄稼种在地里颗粒无收。再加上各地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如此很多人被迫起义。

    杨昭摇头道:“哎,我在各地修建水库,改善生存条件,希望以此改变靠天吃饭现状,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非十年难以竟全功啊。

    我减免三饷,只征收正赋,征收商赋,征收矿赋,所得随,希望以此减少土地兼并,改善民生,虽知易但行难啊,推行以来阻力重重,要竟全功,恐非二十年难以成功啊。

    如此说来,这个流寇就不能扑灭了?至少要将其影响降到最低,不能干扰我北伐东进大事啊。

    李定国沉思片刻说道:“国公,孙可望自从成为国主之后一心想压制卑职与刘文秀,卑职与刘文秀关系甚佳,卑职可否与那个刘文秀沟通一下,若刘文秀能降,如此定可瓦解孙可望势力啊。

    杨昭大喜,当即令人端来文房四宝,准备让李定国去书一封。

    李定国摇摇头,笑道:“国公爷莫要见笑,在下家里穷,没有读过书。

    杨昭一听,哈哈一笑道:“哎,我们半斤八两啊。我本来家里也颇为贫穷,为了不辱没先祖名声,在省吃俭用的读了几年书而已。

    英雄不问出处,很多人大字不识一个,也是响当当的汉子啊。

    众人相视一笑,李定国从脖子上取下一枚玉佩递给旁边的窦民望道:“窦兄,你拿我玉佩给文秀,将我们这几日所见的都一五一十的告诉文秀,文秀会决定的。

    旁边的殷承柞看了看杨昭道:“大人,这次共俘获1万5千人为流寇,其中7千人为大西军,4千人为土暴子,千多为侯天锡部。

    经过整编淘汰顽劣老弱病残,这7千大西军共淘汰下来4千余人,剩下的不过千余人,这4千土暴子被淘汰下来千人,剩下的不到1千人,侯天锡部整编后也不到一千人啊。”

    李定国颇为惊讶,看着杨昭道:“安国公,这,这淘汰数量也太多了吧,我部大西军将士颇为精锐,怎么淘汰这样多呢?”

    杨昭也显得颇为惊讶道:“宁宇兄,这很少了。很多部众七八个选一个都不简单了。忠勇军能够在战场上获胜,除了火器犀利之外,除了阵法精妙,相互之间协同作战之外,不但无嫖赌等不良习惯之外,所部将士一个个精壮,勤奋,肯吃苦,不怕牺牲等等。

    单就身体来说,所有将士都能够背负40斤东西行军100里,所有将士都能够干农活,可以快速挖掘工事…。”

    李定国也颇为惊讶,叹息道:“如此看来我等败于忠勇军也不冤枉啊,我说当日义军骑兵甚多,本来准备偷袭,怎么刚刚跑近就已经挖掘出工事。”

    杨昭叹息道:“哎,宁宇兄,这个时候我说大实话。当时我忠勇军也只有6成人达到这个标准,后来逐渐收拢降兵,如此才慢慢改变成了今日这个模样啊。

    你想想当时若要达到这个标准,那根本不可能啊。

    淘汰下来的老弱病残可以安排屯耕,淘汰下来机灵一点的可以安排进入衙门干一些衙役的事情。现在死人太多了,若还是那样动不动集拢数万人,没有人种粮食吃,这样将来死人更多啊。”

    殷承柞看着杨昭,问道:“大人,对收编的部队如何处置呢?”

    杨昭沉思片刻,说道:“这样吧,义军那千人就整编为第7营,在军中除了调派训练官,调派司务长、知事、经历、镇抚这些人之外,其他的由宁宇兄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