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篆太虚,浩劫之初。乍遐乍迩,或沉或浮。五方徘徊,一丈之馀。天真皇人,按笔乃书。以演洞章,次书灵符。元始下降,真文诞敷。昭昭其有,冥冥其无。沉疴能自痊,尘劳溺可扶。幽冥将有赖,由是升仙都”经过臻浩特意的以传音入密,针对性的诵经之后,宫天蝉虽然情绪稳定了不少,但是依然没有苏醒的迹象,脸上的绝望依然存在,于是,诵经声再起,依旧是心闻耳不闻,开篇是开经玄蕴咒,紧接着便是《清静经》:“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想不到这个小家伙还有些能耐”突兀的声音响起,场中不知何时多了一人,众人寻声望去,赫然是一直在暗中观察的谢云流,众人赶紧上前行礼;
“大师伯”
“师祖”
“谢宗主”
谢云流随意的点了点头,驻足与他们一起观望着臻浩和宫天蝉,其实谢云流也是挺佩服臻浩的,居然将吕祖的本事学到了身上,这诵经之法,吕洞宾也曾教过他和李忘生,至于其他师弟师妹有没有学到,他不知道,但是眼前的臻浩是学会了,而且造诣不浅,仔细想想,自己和师弟李忘生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自己置身世俗杀戮,李忘生常年执掌纯阳观也是俗事缠身,虽然未曾放下道法的修行,但是在心境上,也许是有所升华,但是已然是达不到诵经渡人的要求,自己都未曾达到彼岸,又怎么能渡化他人,谢云流的心从未平静过,要让他来诵经,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会牵动自身杀气戾气,造成相反的效果,诵经首先是要让自己的心先平静下来,要是自己能平静下来,这会儿早就回纯阳了,哪里还会有什么一刀流,又哪里还会有昆仑刀宗;
“大师伯,为什么小师弟的诵经之声这么奇异?”雨卓承实在是不明白臻浩到底是怎么做到心闻耳无声的,这样的诵经方式真的是闻所未闻,其他人也投来了目光,等待着谢云流的解答;
“你们这些三代还有四代弟子,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不学无术,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看不明白,你们别忘记了,你们是纯阳观的人,是道士,然后才是江湖人,身为道士居然连诵经的窍门都不知道,还好意问”谢云流没好气的训斥着他们,可能是因为自己也没有达到臻浩那般的境界,经他们这么一问,面子上有些挂不住,雨卓承还有方轻崖和荆空儿三人,也是尴尬不已,他们虽然身穿道袍,但是,还真没谁在意这个道士的身份,要不然雨卓承也不会再江湖上闯出那么大的名堂;
“大师伯,这个诵经和道士身份有什么关系吗?诵经我们也学过啊,可是师弟这样的,还真没见过”谢云流觉得诵经这种事和道士身份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诵经谁不会,以前在山上的早晚课,师父也曾考较过自己对于道经的掌握,但是要说像臻浩这样诵经,自己还真办不到;
“唉,要不怎么说你们不学无术呢,这诵经之法,计有心诵、气诵、形诵、神诵,一者默诵,心中默诵不为外人所知,二者明诵,明诵者微言气沉,声小己闻,三者半明半默诵,口言无声,四者搬运元神,跻于太虚,定神太空之内,自见天元无极法界圆明于中,朗诵仙经,混合百神,所谓太玄一音,流响玉清,乃是神诵之妙,是为诵经第一义,臻浩现在的境界就是如此,虽口言却无声,但他以内力辅佐,震动虚空,加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