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2章 剿匪局面  崇祯十五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据《豫变纪略》记载,崇祯初年陕西闹灾时,河南好些地区还是十分繁荣,逢年过节时,农村里宴会不断,普通农民都穿着丝绸衣服来凑热闹。河南灾情逐渐加重,是崇祯七年后的事,到崇祯十年时,开始蔓延全省,而崇祯十三年那一场百年罕见的大旱灾则是将河南彻底推到了混乱暴动中。

    河南旱灾之后,下一个遭受严重旱灾的就是山西、河北和京畿地区。而旱灾又引发了鼠疫。1643年,崇祯十七年,正赶在了这个关口。

    声声催,时时想,朱慈烺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甲申年做准备。

    “就这样吧,你们回去之后将今日所说,列一个条陈,然后张贴在河南境内所有州府县郡的城门口,广而告之,令所有流民都知道。”朱慈烺端起茶盏,目光环视在座的河南官员,语有深意:“流民安置到社稷安危,诸位切不可大意,不然朝廷绝不会姑息。”

    “是。”

    太子端起茶盏,乃是谈话结束,尔等退下之意,于是众官员起身行礼,次序离开。

    “侯老尚书请留步~~”

    田守信喊住了侯恂。

    于是侯恂跟着太子殿下往后堂走去。。

    大殿门外。

    高名衡站在台阶之上,望着天空,长长松了一口气,眼神里有惊喜也有惶恐,八十万石的粮食令他惊喜,有这一批粮食,河南百姓必不至饿死,但太子的承诺太大,又令他有些惶恐--万一太子没有做到,那他这个河南巡抚岂不是变成了罪人?

    ……

    后堂里。

    朱慈烺赐侯恂软凳坐下,然后笑问:“老尚书可见过令郎了?”

    指其子侯方域。

    “见过了。”侯恂拱手,脸上带笑,声音有点感慨:“一别半年,倒让臣有点不认得了。”

    朱慈烺道:“令郎是赤诚之人,当初你在诏狱之时,他可是苦苦哀求于我,连返回归德、焚烧归德粮草的危险都不顾。我原以为他未必能胜任,想不到他却出色的完全了任务,更想不到他跟着商丘知县梁以樟竟然在小袁营做成了一番大事。”

    “殿下谬赞了。”侯恂谦虚:“犬子米粒之才,不足为道。”

    但声音却也不免透出一些骄傲。

    朱慈烺微笑点头。聊完家常,说了一些对侯方域的欣赏之言,这才询问侯恂在贾鲁河处理降卒的情况。侯恂一一禀报,连带着将李岩、白鸣鹤等一些俘虏的情况说明。朱慈烺微微点头---在军政方面,侯恂不如吴甡,但在政务处理方面,侯恂还是有相当才能的,贾鲁河降卒流民众多,还有小袁营的兵马,侯恂处置起来却是得心应手,毫无凝滞的感觉。

    “对于流民安置,老尚书可有什么要说的吗?”朱慈烺问,刚才他清楚看到了侯恂的表情变化。心知侯恂有异议。

    侯恂犹豫了一下,拱手:“殿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慈烺微笑:“但讲无妨。”

    “臣以为,河南流民灾民众多,将近有百万,朝廷要全面赈济,是绝对忙不过来的。不如改用重点赈济……”侯恂道。

    朱慈烺默然,他明白侯恂的意思,所谓重点赈济,其实就是放弃老弱,只选年轻人,反正老弱也不能造反。侯恂是一个务实的人,如今情势下,能对太子直言相谏,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老尚书是担心朝廷拿不出粮食和田地,对吗?”朱慈烺淡淡问。

    侯恂拱手不言,态度却是默认了。

    “放心,粮食会有的,田地也会有的……”朱慈烺表情严肃:“除非万不得一,否则我答应高名衡的事,是一定会做到的。老弱流民虽然无力,但并非全无用处,无论修城还是修路,他们都可以略尽薄力,何况他们都是我大明的子民,能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