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还没亮,爷爷赵大江操刀,赵宏和父亲、叔一齐上阵,从猪栏拖出一头猪宰了。
早些处理好猪肉,好趁大家上午出工之前拿去村里卖,晚了村民都去田地干活去了,那就没法卖了。
烧水去毛的时候,赵宏抽空问叔道:“上次运回来的钢筋水泥有去处了没,有没有人来打听的。”
赵振华:“江生那里说需要两吨水泥,另外还有几个人问起这事,但都因为忙着收晚稻,暂时还没定下来。”
赵宏:“也是,入冬以后雨水少,适合盖房子。这段时间看来是不成了,叔最近有没有接到其他的生意,上次粤东那个老板有消息了吗?”
赵振华:“最近大米比较紧俏,前几天帮人拉了两车稻谷,运到桂州一个大米厂。粤东那个柑橘老板估计还要等一段时间。不来也好,跑长途时间太长了,算下来也不一定划算,还不如多跑两趟短途。”
这年头货车少,总体来说是运力不足,所以找活容易,不愁没货可拉。不像后来大货车遍地,很多车主都接不到生意,甚至有些线路运费十几年都没涨过。
正说着,爷爷赵大江在一旁坐着抽旱烟,听到这,他咳嗽两声,道:“振华那里搞运输我不担心,倒是赵宏在猪场囤了那么多花生和大豆,可得提前找好销路才行,别砸在手里放坏了。”
对此赵宏毫不担心,道:“怎么会,想卖随时可以卖。最近粮价开始涨了,花生都一块二、三了,比我买的时候差不多每斤涨了一毛,算下来几千块就到手了。”
“要不振华下次什么时候去桂州,帮着去市场上问一下,或者去榨油厂看看,合适的话就卖掉一些。”赵振兴一直在村里教书,还不知道涨价的消息,听赵宏说已经赚了几千块,立刻就想着脱手,好落袋为安。
赵宏很鄙夷这种富即安的心态,反驳道:“才涨了这么点就卖,那不是白折腾了,我预计等两、三个月,过完年起码要涨到一块五,现在卖那是傻子。”
叔赵振华也道:“现在涨价刚起了点苗头,我也觉得还要涨。反正花生一时半会也放不坏,最好还是等价格稳住了之后再卖。”
听到涨价的消息,爷爷非但没有高兴,反而叹了口气:“唉,现在这个社会呀,这也涨价,那也涨价,国家也不管一管。当年老主席在的时候,你这是投机倒把要被抓起来的。”
赵宏笑道:“爷爷,你这是哪个年代的老思想了。东西可不是越便宜越好,反而是越贵越好。你估计不知道,在米国一斤白菜要几美元,换算下来得几十块钱,要不人家能叫世界第一。”
赵大江听了之后,摆摆手道:“看来是我老了,跟不上时代了。早就说赶英超美,估计我是等不到了,就看你们这一代了。”
“爷爷你放心好了,好好保养身体,肯定能看到赶英超美那一天。”
说说笑笑之间,一头猪已经处理干净了。接下来就分割,一半拿到村里卖,剩下的准备用拖拉机运去附近最大的村子,有近两千人口的上安村。
在赵宏的据理力争之下,好不容易才留下一只猪头,赵宏最喜欢吃猪头肉,要是全拿去卖了,那不是白辛苦一场了。
村里的巷子太窄,拖拉机进不来,还得先把猪肉抬到村头才行。
村头有一个旧时代的门楼,两边还刻着两座石狮子。农闲的时候经常有人在门楼下打牌、下棋,算是村里的一个休闲场所。门楼前是一条青石板路,村民们进进出出都得路过这里。
摊开一张从家里拿的竹席,把半边猪肉摆上,生意就算开张了。
因为赵振兴要去学上课,叔也有事,所以只好请爷爷赵大江在村头帮忙卖肉,开拖拉机去上安村的任务就落在赵宏头上了。
赵宏想不到自己堂堂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