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且听老道将来,要说起这冥婚啊,最早是见于《周礼》之上,禁迁葬与嫁殇者,可见当时已有了这风气,当朝者想着令行禁止,嘿,这哪是能禁的住啊,各位沈城的老少爷门们,老道斗胆在这里谈个赏,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一块两块的不嫌少,百八十块的咱也不觉多。”
前面的路口处,一个穿着道袍,分不清他是真道士还是假道士的那么一个人摆着说书摊,正卖力的吆喝着。
这人还真是舌灿莲花,几个小故事被他讲的是绘声绘色,让围在一旁的大伙身临其境。这性质被勾了起来,大伙手头宽裕的自然舍得掏出点钱继续听着,我也是凑在一旁好奇的当个白嫖的旁听。
这里是沈城的老城区,残留着不少百十年前的物件,今天是星期天,想着来这里上大学快两年了还没来过这里看看,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遗憾,我便一拍脑袋一路寻摸了过来。
这里还真没让人失望,路边一个个的古玩字画,剪纸糖人,全是老物件的味道。见腻了高楼林立的钢铁森林,偶尔到这走一走真是别有一番感触。
肖雅前几日去了海南度假现在还没回来,宿舍里的几个家伙各有各的一摊子事情,最后还是只能自己陪着自己孤单溜达。这不,前面还有老式的说书人摆摊,看他带着的黑色小圆眼镜,真让我想起了之前那位路边摊的算命先生,可惜之后再无缘见过。
“接着说啊,那冥婚到底什么来历。”底下有人催促着。
收了一圈钱,那道人打扮的看起来很是满意,惊堂木一拍,全场肃静,他才一手抚须接着说道。
“旧时人们普遍迷信于所谓坟地“风水”,以为出现一座孤坟,会影响家宅后代的昌盛。当时有些“风水家”(古称“堪舆”)为了多挣几个钱,也多竭力怂恿搞这种冥婚。冥婚多出现在贵族或富户,贫寒之家绝不搞这种活动。”
“比如大家都熟知的曹操,他的儿子曹冲,就是课本里称象的那位,早夭了之后曹操便下聘了已故的甄家小姐,合葬一处。不过这还好,两个已死之人埋在一起,举行合婚祭,谁都不会妨到谁。”
“可是这习俗越发展到后面,越是变了味,尤其是到了宋代,这冥婚的习俗算是到了顶峰,最后竟然出现了活人与死人的婚配。”
”说书的,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娶了个死人那得多渗的慌,可别说是你瞎掰的。”
“嘿,这位大哥,你可别不信,宋时有个文人叫康誉之,这家伙写了本书叫做《昨梦录》,那里面可明明确确的记载着,凡未婚男、女死亡,其父母必托鬼媒人,要是有的人家
讲究的,大不了聘个死人,但总有那么些不讲究的坏了规矩,最后找了个活人婚配,以活人阳盛之气滋养自家去世之人,说是能保得他下辈子托生个好人家,怎么样,还觉得穷道士我是胡说吗。”
“那给大家讲个真实个事呗,别总说些文献上的拽词,怎么样。”
“那好,既然大家都来了兴致,那我就给大伙说个我们老家真实的事情。”
“这还是从祖辈那里听来的,流传至今也有个几百年了。话说那还是清朝的康熙年间,我们村里一大户人家的宝贝丫头因病早夭,那姑娘是他们家里的独苗,一家人宝贝的上了天,谁能料到被一场突来的天花夺了性命,咽气的那天晚上,整个大院那是哭声一片,着实凄惨。”
“恰好那时候村里路过了个心术不正的堪舆,为了多挣上几十两昧良心的银子,就一早趁还没有下葬来到了那大户人家的门口,见了正主,极力的撺掇人家为这丫头配上一桩冥婚,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编撰出一套冥婚与风水的说辞,说是不仅能让下辈子命里富贵,更要保佑那丫头的魂魄下辈子还拖生在这家。”
“本来这家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