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义一看快12点,还要急着赶班车回庆安,宋在经已经在频频看表,示意自己见好就收,没有时间再继续忽悠。
他倒也光棍,站起来长身一鞠躬,“郑叔,我刚才无礼了,请您别见怪。您是服装行业老专家,我不敢再班门弄斧,刚才是开玩笑,您别当真。已经12点了,我们还要赶班车回庆安,您先忙,下次补货时,还请您多多关照。”
说完示意宋燕归还刚拿的那两件衣服,其实宋义不要衣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一个点子才赚一件衣服,他心里其实异常失落,干脆一件不要,好歹还能卖个交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能交好汉正街的传奇,价值肯定比区区两件衣服重要,关于这一点,老销售宋义懂的。
而且,俗话说吃小亏是福气,与人交往时切勿算计太过,否则会导致没朋友,人生的路会越走越窄。
没想到宋义来这一出,郑玄机连连点头,暗道这孩子不错,知进退明得失,话也说的滴水不漏,自己面子里子都有了。
他哈哈大笑,拍了拍宋义的肩膀道:“小兄弟,老哥我一言既出什么马都难追,你要是还衣服,就是看不起我。”
宋家三人匆匆告别,出门后却被“扁担”们团团围住。
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兴起,也为外来务工人员制造了很多就业机会。由于街道狭窄、人流密集,大点的车辆无法进入,很多货物的运输除了三轮车、板车,都靠人工搬运。“扁担”与四川的“棒棒”一样,成为武汉独有的风景。
姐弟两一看大喜,正准备让父亲放下包袱丢给“扁担”,以便开动脚步,宋在经却大手一挥,“没钱了,总要留下车票钱回家吧。”
姐弟两正哀怨之际,身后突然走过来一人,人未到声音先到,“小兄弟,我怕你们赶时间,给你们请了个三轮车,钱已经付了,赶紧把包放上去。”
来人正是老江湖郑玄机,宋在经连连道谢,老江湖摆手说道:“这算什么,这孩子的建议可帮了我大忙,”说完冲宋义挤挤眼道:“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后面几条建议你下次来,可别忘了和老哥我说啊。”
宋义心中雪亮,郑玄机不但了解前两条建议的价值,而且知道自己还有几条建议没有说。老江湖毕竟是未来的汉正街传奇,确实精明,有过于常人之处,而且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就像帮忙雇三轮车,这人情就送的十足,下次来补货还就得上他店里,这种人做生意怎么能不赚钱,难怪后来能成为大佬。
“郑叔,我是庆安宋义,下次一定来麻烦您。”
三轮车启动后,宋义坐在后面车斗里,看着郑玄机挥手告别的身影,突然心里一动,挥手说道:“郑叔,第三条是以后有客人进货,别忘了请他吃饭。”
“请他吃饭?这就是第三条?”老江湖的领悟力第一次出现了问题,身形在风中凌乱起来。
坐在三轮车上,宋义回头望着不断远离的汉正街,想起了明清时期的的商人中间流传着这样几句话:
“要做生意你莫愁,
拿好本钱备小舟。
顺着汉水往下走,
生意兴隆算汉口。”
返程时回顾汉正街经历,宋在经和宋燕都庆幸不已。幸亏带宋义一起进货,发挥了大作用,宋义却不以为然,认为只是普通的营销技巧而已,上不得台面,真正起作用的是实力,即所谓“重剑无锋”。
宋义认为天底下最厉害的营销,是前世的传销,只不过走了邪路而已,但传销的忽悠手段是最顶级的,没有之一。
回到上富,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而去庆安的班车是下午四点,宋家父女三人中午连续作战,没有来得及顾上吃饭。
人专注做事的时候,因为精神高度紧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