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几日,李氏又托了定国公,把合庚贴的结果送到了大学士府,并送上戒慎大师算出的三个日子给唐家挑选,最终唐家挑定了年底腊月初五。
定好了嫡长孙张长宏的婚事,李氏和周氏又马不停蹄地托了林婉蓉的岳母,也就是吏部左侍郎的妻子莫氏,到平阳伯府递话。
忠勇侯府请她到平阳伯府帮忙递话,莫氏自是满心欢喜。这表示忠勇侯府对她的信任,及对自家女儿的看重。当即派人到平阳伯府送了拜贴,平阳伯夫人平时跟她也有些往来,接了拜贴便让来人回去回话,让莫氏如果得空第二日便可过府一叙。
莫氏得了回复,次日便上了平阳伯府。
莫氏与平阳伯太夫人、平阳伯夫人和齐氏客套了几句,便把今日来的目的道了出来。
平阳伯太夫人听闻忠勇侯府有意为世子的嫡次子求娶她二儿子凌翰林的小女儿凌文婷时,大喜过望。只是作为女方,总得矜持一下,不能让人看低了自家姑娘,遂尽力稳住脸上的欣喜,只与莫氏说着不着边际的客套话,只眼底的喜气是怎么都压不住了。
齐氏初时以为自己听错了,再次确认了之后,方才相信。相对于平阳伯太夫人的欣喜,齐氏是迟疑的。忠勇侯府对于他们平阳伯府二房来说,门第实在是太高了点。自己的夫婿说的好听是平阳伯府的嫡次子,但他只知埋头做学问,从不理俗事,进了翰林院十多年了还只是个小小的翰林。等将来婆婆去了后一分家,他们府上就只是个小小的翰林府,若是以后女儿在忠勇侯府受了委曲,他们根本不能为她撑腰。齐氏委婉地与莫氏说,忠勇侯府门第高贵,侯府公子人品贵重,能得侯府看中,是我家女儿的荣幸,只我家女儿年纪尚小,实不敢耽误公子。莫氏也不是第一次与人做媒,自是知道女方为了抬一抬自家女儿的身价,通常都会拒绝个两三次,遂也不在意,与平阳伯府众人闲聊了一阵,便告辞。又上了忠勇侯府,把齐氏的话转述一遍。李氏和周氏也不以为意,对齐氏的心思也理解,自家的姑娘自家疼,若是换作她们,也是会推脱几次的,跟莫氏约定过几日麻烦她再上一次平阳伯府方送了莫氏出门。
当晚,等凌翰林回了院子,齐氏与他把忠勇侯府上门求娶的事说了,也把自己的顾虑也与他说了。凌翰林思索了半晌,也同意妻子的决定。他还更想深了一层,忠勇侯府现下正如烈火焚油,虽看着风光无限,但内里的凶险难以估量。他从未想过让儿女攀龙附凤,只愿他们一生平安喜乐。
次日一早,凌翰林便在给平阳伯太夫人请安时,把自己不想与忠勇侯府结亲的决定告知了平阳伯太夫人。不论平阳伯太夫人好言相劝也好,疾言厉色也罢,凌翰林都以齐大非偶为由坚决不同意,把平阳伯太夫人气个仰倒。
平阳伯太夫人指着这固执的儿子,气得简直想把他回炉重造。自己这是为了啥,还不是怕自己百年以后,两个儿子一分家,小儿子一脉就没落了。现下忠勇侯府来提亲,只要文婷嫁过去,他那一脉就有了靠山,只要儿孙辈争气一些,还怕兴旺不起来吗?齐大非偶?!哪一家不是低门娶媳,高门嫁女的;哪家女儿进了婆家门不是低了一头的。就他女儿金贵,难不成把女儿嫁进了小门小户里,人家就把他女儿供起来了吗?好!就你宝贝你的女儿,就你清高,老娘我不管了,你想咋地就咋地。
平阳伯夫人倒是无所谓,如果凌文婷嫁进了忠勇侯府,她们大房得的好处有限。现在还没有分家,凌文婷的嫁妆是伯府公中出的,她高嫁了,嫁妆自然也跟着提高,那花的可是以后自家的家产。
等莫氏再次上门时,平阳伯太夫人委婉地把儿子的意思转达了。她倒是很想跟忠勇侯府结亲,毕竟忠勇侯府的繁盛明眼人一看便知,只是儿子死心眼不同意,她也没办法。
莫氏满心以为这次上平阳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