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和林氏回了忠勇侯府后,周氏便打发身边最得力的周嬷嬷到别庄去给老忠勇侯和李氏报信。
张承先在交接好贵州的事务回到京城后,忠勇侯便以身体需要休养为由,再次上了让爵的折子。秦肃帝特地召了忠勇侯进宫,君臣两人在御书房密议了小半个时辰后,秦肃帝便准了勇侯府的奏请。
忠勇侯和李氏在张承先的承爵仪式过后没多久就搬到了城北的别庄,没有了在侯府时的诸事烦心,两夫妻在别庄过得真真是清静悠闲。
周氏回了正院,洗去了一身的倦惫,补了一觉,在午饭前起了身。
刚洗漱妆扮好,便听大丫环乐山禀报说大少奶奶来了。
“你让县主在外面坐坐,我这就来。”周氏正了正头上的碧玉玲珑簪,便带着乐清出了寝室。
“娘。”乐昌县主向周氏行了个家礼。
“你这孩子,我都发了话让你不必过来了,怎么还要顶着这么大的太阳过来,虽然现在都八月了,但是中午的日头还是有些毒。”周氏拉着乐昌县主一起在上座坐下。
“娘,我都是沿着太阳晒不到的地方走的,况且还有青雨她们给我撑伞、打扇,再大的太阳也伤不着我。”乐昌县主接过丫环奉上的碧螺春递给周氏。
周氏接过茶,呷了一口,随手放在桌上,说:“既然过来了,就陪我一起用午膳。用完了午膳也不必急着回去,在西厢歇个午觉,等太阳没那大了再回去。”
乐昌县主“嗳”了声应下,说:“谢谢娘,自从上次吃过范嬷嬷做的菜后,我就一直馋着,这次可算是碰上了,等会儿我得敞开了肚子吃。”
“你个猴儿,要是让你奶娘听到了,小心她以后不为你下厨。”
“那娘您可得高抬贵手,别告诉奶娘去。”
周氏看着鲜活明快的乐昌县主,不期然想到与杨衡和离归家,一直深居简出的张秀霞,不由地叹了口气。当日女儿未出嫁时,也是像乐昌县主这样鲜活明快的,要不是他们没看清楚杨衡的真面目,女儿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都是他们害了女儿。
乐昌县主见周氏突然神色黯然,明白她是又想到了和离归家的张秀霞,安慰道:“娘,秀霞和离归家总比被人不明不白地害了强。”
“我都知道,只是一想到秀霞被杨衡那厮害成这样,我这心就痛。”周氏抿了抿眼角的泪,她曾悄悄地与女儿商量,想要为她再择一门亲事。可是女儿却断然拒绝,还说要是爹娘容不下她在府里住着,她便搬到陪嫁庄子上住,免得让爹娘为难。这话说出来,不是在剜她的心吗?她是自己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女儿,自己怎么会容不下她在家里住着。
“娘,秀霞她才刚经历了那样的事,心里害怕很正常,您再给些时间给她,慢慢地她就会想明白了。”自己初嫁到忠勇侯府时,虽然知道侯府家风清正,但是心里还是有些打鼓,还是当时的小姑子张秀霞细心地帮着她慢慢地融入侯府。可以说,自己能这么快在侯府站稳脚跟,张秀霞占了很大的功劳。她对这个小姑子一直都当是亲妹子般爱护着的。
“这些我也知道,只是……”周氏看了乐昌县主一眼,之后的话没有说出来。
乐昌县主是个很玲珑剔透的人,周氏的话虽只起了个话头,没有往下说,但从周氏的神色她已经猜到了周氏想要说什么,“娘,媳妇今天就跟您说句心里话吧。媳妇初嫁进张家时,秀霞帮了媳妇很多,媳妇一直都感念着她的好,也一直把秀霞看作亲妹子一般。只要秀霞不嫌弃,媳妇定会待她一如既往。”
“好,好。”周氏轻拍着乐昌县主的手,轻声道好。
接着,乐昌县主又拿出给镇南王府哥儿洗三礼的礼单让周氏过目,之后又陪着周氏用了午膳,方才带着身边侍候的丫环到了正院西厢歇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