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第十四章  谁还不是小公主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千秋,有长寿之意,在唐国,每任皇帝的生辰便是每一年的千秋节,千秋节至,帝王寿辰,普天同庆。

    从皇宫正门陵光门前的正华大街到城郭前,街道两侧,张灯结彩,就连巡逻的士兵,也换上了新的衣裳,看上去一派欣欣向荣。

    这一日,皇帝会大赦天下,许多犯了事的人都会被免罪出狱,以昭皇帝圣明。

    陵光门前的街道最是宽广,这时还未到正午,但是宫人来来往往,座椅菜肴早已布置妥当,这一日,京中凡是与皇帝同龄的老人,都可以在这儿饱餐一顿。

    赵韶扶着一位老人,安静的站在人群里,皇帝今年六十大寿,这般年纪的老人,京城里头有不少,但大多都是病怏怏的,所以他身边围绕着一股药味,若是娇养的世家子弟只怕是要嫌弃这股子味道了,但是赵韶面不改色,只是好好的扶着那位老人。

    在这个王权争夺的紧要关头,其实他并不想来京城插一脚,宁王本就势大,身为宁王世子,他若是秘密来京是件很不妥当的事情。

    他看了一眼身边的老人,冷淡的转过头看着前方,他有个愚忠的爷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洛洛,你来这儿做什么?”陶半月看着下方宫人来往有序的安排着万寿宴,疑惑不解的看向自家妹妹。

    皇帝大寿,白日宴请的皆是当朝官员,到了夜晚才在后宫设家宴,乐平公主早年寡居,白日里府中无人赴宴,故而这会儿他们很悠闲。

    “听说可以沾沾喜气,长命百岁。”陶洛水看着下方,摸了摸挂在房檐上的飘过来的红绸。

    万寿宴如其名,会宴请一万个人吃,陵光门前的街道摆了满满一百桌,每桌十人,从正午开一直开始,轮上十次,圆圆满满,恰好万人。

    而正华街两侧的楼阁都是敞开了的,专门设了位置,一来是为了彰显皇恩浩荡,二来也是为了这些老人的照顾方便。乐平公主在此处有座宅院,此刻两姐妹便是站在上头观看。

    “我想回去看看今日母亲给我们备的衣裳。”陶半月打起精神看了会儿,帝王逢十而大办也是今年才开始的事情,这事虽是第一次,可是比起这些宴会,她更喜欢回自己阁楼里看看自己的宝贝。

    特别是这会皇上寿宴,母亲肯定会给她们备新的衣裳首饰,一想到可以美美的去赴宴,她就有些迫不及待了,看了一眼还在东张西望的妹妹,她左右望了一眼,没有熟人,没有认识的贵女朋友,很好。

    相处久了,陶洛水自然知道姐姐在想什么,她望着下方,这会儿虽未开宴可是冷菜已经端了上去,香飘十里,虽然不知道好不好吃,但是用料却是极好的。

    她得到的消息是,宁王世子就在这些人里头。

    宁王乃是当今唯一的外姓王爷,世袭罔替,开国十二位功臣里头,他排在第一位,当年十二开国功臣六位封王,驻守四方,六位封侯,留守京城,高祖征战沙场久病缠身,建国不久便病逝,留下幼子继位。

    皇子年幼无法掌权,便由六位开国元勋摄政,然而时过境迁,六里头有四位因为见惯了荣华而变了心,把控了年幼的皇帝,而六位封疆之王也有三位生了异心,关键时刻,幼帝娶了宁王之女,两姓之好,盟约由此而成。

    宁王掌皇帝岳父之名,攘外安内,帝王亲政,拉开了唐国的盛世序幕。

    高祖曾谓这十二人为国之中流砥柱,于是这场内乱,被称为七柱国之乱。

    代价便是六位异姓之王,只剩下一位,传言宁王之所以长盛不衰,历代皇帝无人撼动,皆是因为当年宁王为了救皇帝而放弃了王府,致使宁王子嗣皆被叛军杀害,而后来继承宁王之位的,是皇后所生的孩子。

    陶洛水对这段历史不怎么感兴趣,对宁王世子也没感兴趣。但让她感兴趣的,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