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章 废史立牧(7)  卡尔戏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晃就到了中平元年(185年)十月,巴州各项事务尽皆走上正轨。

    全国已然建成4家“水浒客栈”,置有分店、脚店70余处。猴儿酒、馒头、烤肉更是声名在外,远在幽州、扬州、凉州的客商都赶来求货,价格哄抬至每坛上百金,甚至可能还有价无市。朱贵等人别出心裁的推出盐卤花生、烤肉干、肉包子等便于携带的下酒菜,更是深受奔波之人的喜爱。半年之间,这些水浒客栈便为巴州运回大量粮米银钱。

    各郡各县官吏已然调任完毕,郑泰从府学中选拔十名才华出众的学子出任郡县掾、史。雷衡借此完全掌控巴州全境。

    而府学学子有机会出仕为官,又使得五郡百姓,尤其是寒门子弟看到了希望,乃至周边州郡也有慕名求学之人。

    张纮见机将府学升格为巴州州学,设立文、武、工、农、医、商六类子课堂,专门招收培养巴州所需人才。在各郡、各县又分设郡学、县学,对求学子弟因材施教。

    巴州全境推行整顿吏治、劝课农桑、轻徭薄赋、鼓励生育等举措,雷衡由此在巴州百姓中积攒了很高的人望,聚拢了巴州百姓的民心。随后,一座求贤馆,一纸招贤榜,让寒门子弟大肆庆贺,拍手称道。

    招贤榜传遍巴州,范围涉及整个巴州以及周边的蜀州、黔州、雍州、荆州、鄂州等地区。

    只要是人才,雷衡都要录用,都要授予官职。有道是学得文武艺,卖货帝王家,帝王若不识,卖于识货人。

    天下战乱纷纷,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猫腻,也有着建功立业的心思。

    雷衡一纸求贤令,立刻牵动无数人的心。

    襄阳县。

    一名士兵手中拿着一张告示,快速跑到城门外,将手中的告示贴在城墙上。不多时,往来于襄阳的行人看见告示后,立刻疯涌上去,想要看清楚告示上的内容。一名四旬中年人看见告示上的消息,立刻发出欢呼鼓舞。

    这一下,更是吸引无数的人驻足观看。

    “快看,巴州求贤的章程出来了。”

    “哈,走咯,报名去!”

    “机不可失啊,先去报名咯。”

    接近告示的百姓看完告示上的内容,快速的蹿出人群,迅速抛开。

    一拨一拨的人往里面挤进去,又有一拨一拨的人跑出来,大多数的人脸上都带着喜色,眉开眼笑。

    人群外,忽然走来一个精壮青年。

    这名青年身穿一袭麻布粗袍,生得是虎背熊腰,虽然年轻,却又极为精壮,透出一股剽悍的气息。青年后背上背着一杆大枪,站在人群外,简直是鹤立鸡群,好似周围的人都成了陪衬。他伸手摸了摸背后透着冰冷寒意的大枪,喃喃自语道:“武试、武试,这是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必须要把握住。”

    说完后,青年背着大枪往校场方向行去。

    背着大枪的青年离开,不久后,又有一名儒雅青年从人群中挤出来。这名青年仪表不凡,颧骨高耸,鼻梁高挺,长着一张国字脸,双目炯炯有神,站在人群中,自有一股不凡的气度,令人不可忽视。青年身穿青色儒袍,头戴璞巾,出了群人后,也往校场方向行去。

    与此同时,巴州拔擢人才的文试和武试,先后进行。

    文试的考核,并不像明清那般以经典理论的考核为主,是以个人的实际能力作为考核。

    正因为如此,许多读死书的书呆子,或者是狂妄不羁却没有真才实学的儒生都被淘汰,最后留下来的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只不过,世家子弟依旧占据多数,寒门弟子占据少数。由此可见,话语权依旧掌握在大族中。

    虽然这些大家族子弟的官职不大,最大的也就是县令一级,至于官职低微的,还有许多人是六曹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