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章 孙缭  大烽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国始终是不敌魏国的水师,经过近一个月你来我往的江面拉锯战,魏军终于突破了宋军的防御,一举登上宋国本土。

    这是唐曦回营之后收到的消息,除此之外,还有一条信息,是说魏王公孙博文大胆启用了一位年轻的主帅。据说,这位主帅名叫孙缭,出自一个落魄豪门,年纪不过二十几岁,是公孙博文能够坐上王位的最大帮手。

    当年,老魏王突然病逝,没有留下任何遗诏,致使魏国的几位世子公开争夺王位。老魏王原本是打算将王位传给大儿子公孙博文,因为这个儿子的文韬武略是最出色的。

    不过,人都是有私心的,魏国文武明知道老魏王的意愿,但是他们都有自己拥戴的世子,为了自己和自己家族能够成为豪门世家,公侯万代,便也不顾上君臣之义了。

    他们表示,既然老魏王没有明确的旨意,那就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既然有机会,为什么不争他一争。于是,在各自属臣的怂恿下,世子们忘记了兄友弟恭,抛掉了兄弟之义。

    整整五年时间,魏国被分割成了数个国中国,魏国朝堂成了摆设。幸运的是,各边军将军都没有参与其中,一心镇守边疆,让打算浑水摸鱼的宋、霄、越三国无功而返。

    直至五年后,势力最大、掌控最广、支持的官员最多的公孙博文,一举荡平了内乱。

    在内乱初期,不过十岁出头的孙缭通过豪门的特权,给公孙博文寄了一封密信。

    信上劝说公孙博文不要急于动兵,一定要先打好基础。他的势力最大,必定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一个弄不好,就容易被其他人群起而攻之。

    收到信,公孙博文召见了这个小孩,看着十岁出头的孙缭,公孙博文忍不住一阵恍惚。他回过神来,语气疑惑的问孙缭:

    “小兄弟,这信是你写的吗?”

    “世子,小子以为,应该没有第二个孙缭给您写过信了。”

    孙缭挠了挠头,他年纪虽小,但是说的话,却不是幼稚之言,相反,倒是颇为风趣。公孙博文点了点头,再次问道:

    “记得,你孙家祖上似乎也是大将军吧?”

    “是的,世子,小子祖上曾担任镇北将军。后来因为家中没有出什么人才,便日渐没落,直到小子这一代,连一片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了。

    小子从小便以行乞为生,曾去过宋国、烽国,听说魏国出事,小子觉得这或许是个振兴家族的机会,便赶回来了。”

    孙缭一五一十的将自己的情况都告诉了公孙博文,没有什么隐瞒,至于这几年孙缭是怎么过来的,公孙博文没问,他也不会说。

    “真是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的见识。也罢,不如你跟在我身边,他日我大业得成,不会亏待于你的。”

    公孙博文像孙缭做出了自己的承诺,但是孙缭却笑着拒绝了。

    “世子,小子现在恐怕还不能帮助您。这次回来,除了为您效力之外,还准备找一位奇人拜师。小子听说,在咱们魏国的川郡,有一位道士,才高八斗、学通古今。

    只是其人行踪飘忽,洗好游历天下,此次小子归来的时候,无意间听到有人说在川郡见过他,便打算上山拜师。如果错过这一次,下次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在遇到了。”

    “魏国还有这样的奇人?我怎么没听过?”

    公孙博文非常奇怪,自己身为大世子,自己国家有哪些大能,他心里多少有些数,但是这个人却从没听过。

    “魏国那么大,很多隐士又都不喜欢为他人效力,您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我本想和你一同前去,听你这么说,奇人恐怕不会欢迎我,那我便祝你早日学成归来吧。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