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9、660节 “圣天子在位,可以出仕亦。”  葬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九岁的李洛做了大唐天子,南国百姓思安久矣,皇恩浩荡之下,人人额手称庆。文武百官加官进爵,也都各大欢喜。

    可是登基仅仅一天的洪武皇帝,第二天竟然下了一道奇怪的圣旨。

    是大封嫔妃的圣旨。

    新皇登基,广选美女大封嫔妃本是例行常事,原本毫不奇怪。可圣天子这道圣旨,当真令天下臣民惊愕不已。

    “奉天承曰皇帝!诏曰古来天子以后宫阴阳相济,而风调雨顺,社稷稳固也。故天子礼制,以八十一命妇充实后宫,自皇后之下,有妃若干…乃古礼也,朕当效之。”

    “故,封春日之兰为庄妃,封秋日之菊为雅妃,封冬日之梅为洁妃,封夏日之竹为清妃,封清明之雨为润妃,封中秋之月为圆妃,封端午之艾为康妃,封新年之雪为瑞妃。”

    “此乃朕之八妃也,位皇后下,秩同亲王。愿天下妇女,庄雅清洁,圆润康瑞。则大唐阴阳济也。而天下家室兴旺,子嗣繁衍,盛世有望也…”

    圣天子愿天下妇女,庄雅清洁,圆润康瑞!

    唐国公开颁布的大诏,都是传到乡村公所一级,天下咸知。

    此诏一下,不知道感动了多少女子。古往今来,从来没听说皇帝下这种诏书的。

    而在官场,就是再迟钝的人,都知道圣上的意思了。

    尤其是那些文臣,立刻就分析出来。

    封八种事物为妃,煞有其事的充实后宫,看似标新立异,不合礼法,可其实大有讲究。

    圣上有三层意思。一是他借助封八种事物为妃,摆明态度朕已经主动纳妃了,你们就不要上奏多事了。

    这说明,陛下绝无纳妃之意。谁要再多事,那就是拂逆圣意了。

    谁敢这么干?

    别看唐王和大唐天子前后都是一个人可陛下一称帝威压立刻和之前不可同日而语,在臣子眼中也更加高高在上遥不可及。

    这就是天子之威。没人敢抗拒。

    第二层意思就是勉励天下女子,希望她们庄雅清洁圆润康瑞。这其实是一种保护,表示对女子的重视。也暗示男子不要作践女子要让她们庄雅清洁圆润康瑞。乃是移风易俗也。

    结合圣上之前禁杀婴儿和奖励生女的政令,可见陛下对女子很是关照。陛下认为,天下男多女少,女子太过卑微导致阴阳失调大碍盛世。

    第三层意思,就是彰显华夏物德之美,从此这梅兰竹菊等物就更有涵义,一出八个典故,起码用来写诗作词咏物抒怀就多了不少辞藻。

    比如,在此之前写一句“麦苗青青陌上栽,不知瑞妃何时来。”肯定是狗屁不通。可是从今以后这样的诗就没人敢说错了,傻子都知道诗人说的是希望瑞雪兆丰年。

    帝王之心当真是深谋远虑。一道奇怪的诏书就能收到这种效果啊。

    这流传后世也是一个佳话了。

    至于极少数准备大着胆子奏请纳妃,以邀幸进的人,也只能失望了。

    这种人,并不是海东老人,更不是崔秀宁和李洛的学生,而是极少数留用的原元廷和三国的人才,以及后来投奔唐廷的士人。

    比如因为李洛称帝升为乡侯的李签,就准备上奏李洛纳妃。他进入唐廷做官不久,对崔秀宁不熟悉,而且在他看来,天子只有一个女人,实在不合礼制。

    这种世家出身的人,最在意的就是所谓礼制。

    可这道旨意一下,李签哪里还敢?

    事实上,李洛的圣旨等于是救了这些人的仕途。要是他们真上奏了,崔秀宁一定会让他们丢官罢职。

    甚至根本不需要崔秀宁自己出手,她的学生就能主动把他们的官位搞掉。

    “后党”可都在盯着他们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