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2章 归宿  铁血宏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英国以及整个欧洲世界来说,1861年9月,无疑是一个令人心寒的时间,因为在短短数十天内,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他们不仅仅失去了香港,甚至就连同远离中国的位于太平洋腹地的澳大利亚,也遭到了中**队的进攻,数万精锐的中国海军陆战队在澳大利亚登陆。 更新最快

    正当英国为中国人出现在澳大利亚而震惊不已的时候,在英国上下谈论着如何还击中国人的进攻时,一个接一个噩耗接连传来,中国的军队进入其藩属国缅甸王国控制的上缅甸,两个师多达数万中国人像潮水似的涌入下缅甸,迅速击败了下缅甸英军,在印度总督正准备调兵遣将以收复下缅甸时,暹罗也出现了中国人的影子,随后海峡殖民地遭到进攻,作为海峡殖民地首府的新加坡,这座扼守马六甲的据点,在短短两周内就陷落了。

    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从大陆、海洋四处出击的中华帝国陆海军部队就砸碎了英国在远东以及太平洋的势力基础。

    “中英战争的大局已定!”

    整个中国的报纸在举国庆祝一连串的军事胜利时,用如此文字宣称着。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情绪国家军事胜利带来的一种空前的自信心的膨胀,当然还有一种与有荣焉的荣誉感。

    总之,军事上的前所未有的胜利,在整个国家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浪潮。

    面对这个堪称是世界最强者的国家,被看做是弱者的中国却主动发起了挑战。在任何人看来无论如何都没有任何胜算。但是冲过去一打,居然屡战屡胜,一下子所有人就忘乎所以了,国人们终于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国民性的亢奋。

    怎么不是这样呢?

    中国人在帝国建元之前从未有过“国民”的体验,生活中更是毫无国家的概念。他们只是村落或者最多是某个地区的乡民而已,不过通过维新首次拥有了在欧洲被称为“国家”这一十分现代的观念。

    而帝国政府为了给国人灌输国家和国民的观念煞费苦心。因为上至帝王下至大臣都想培养出皇帝陛下的臣民。

    这一观念绝对不同于古代的“臣民”。这不仅仅只是传统的忠义观念,不仅仅只是传统思想中的君王与臣民。尽管在中国的传统忠义观中,事君以忠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忠,当然,用这种忠义观去教育民众,远比说明国家和国民的权利义务这类的道德关系要容易得多。

    所以在中华朝的忠君爱国教育之中,除了借鉴欧洲近现代的国家、国民以及民族思想之外,同样又揉和了传统的忠义思想,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臣民观”,当然也是一种国民观。

    尽管此时帝国不过建元四年,但是通过报纸、教育等种种方式的传输,在国内已经初步构建起了一个“国民观”,而且数以千百万接受初小国民教育的少年中,有一部分是根据强迫教育令,在14岁时读初小,此时他们正值青年,正是最为好战之时。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对战争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他们相信战争,是实现国家利益的必须,他们甚至渴望着战争所带来的荣誉,因为在过去的三年中,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告诉他们。战争是荣耀的,军人是光荣的,这是一种古典的尚武精神的复苏,尽管这种图纸是刚刚开始,但是却影响到了很多人。

    而对于许多农村的青年来说,服兵役一直都是他们改变自身命运的最好选择可以见世面,可以离开家乡,可以前往一片未知的地区,可以见识很多的事物。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退私贩的时候,可以获得一块面积不菲的勋田,不论那块勋田在什么地方,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种命运的改变,当然,这一切,同样也伴随着一定的荣誉。这些人中的许多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