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章:长安来人  大唐小文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赈灾还在继续,短短半日五百禁军推车挑担,带走了近两千多石粮食,虽说手段有些奸诈,但结果却是相当完美。

    钟家大院儿里,钟瑞坐在书房,听着手下的禀告,脸上笑容不减:“这位林大人果真是与众不同”

    “公子,您说寿王会为那些商人立碑入馔吗?”

    钟瑞忍不住啐笑一声,手中折扇敲击着桌面:“立碑?恐怕如今那李瑁还被蒙在鼓里呢。”

    “那就是林大人故意欺诈?”下人惊讶一声:“如此他可就不好收场了。”

    “收场?他根本没想要收场”钟瑞哈哈一笑,潇洒起身:“传话下去,若是下面的掌柜遇上禁军征粮,不要多言给他们就是。”

    下人愣神,连忙恭敬道:“遵命!”

    颍州城外的官道上,夏日炎炎,炙热的颍川大地,好似被烈火吞噬了一般,草木枯黄,万物衰竭。

    远处,一队手持官府旗帜的官兵,身后带着数百车粮食辎重缓缓而来。

    队伍前方,一人身着布衣,脚蹬木履,虽没有一丝富贵威严之相,却显得格外儒雅大气。若不是看他那三十来岁年纪太轻,还当是哪位儒家老者来了。

    身旁的士兵看了看前方城楼,恭敬道:“大人,颍州到了。”

    此人脸上带笑,眼神深邃明亮:“命人前去通秉,速速进城寿王如今估计已经快要撑不住了。”

    不多时,城门开启,以李瑁为首林逸紧随其侧,迎着队伍策马而来。

    林逸紧张而又生硬的攥着缰绳,嘴里碎碎念着:“好好的走路不行吗?跑这么快干啥”

    来到唐朝一年多,他也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但这骑马还真是接触甚少,不仅受不了这颠簸的感觉,更是磨得蛋疼

    双方一经照面,李瑁脸上带喜,翻身下马:“李大人终于来了。”

    对方同样笑容满面,下马做了一礼:“微臣李适之见过寿王殿下。”

    李适之?林逸停住下马的动作,悬在半空中看去。

    这人就是李适之?史书上说李适之原名李昌,乃是太宗皇帝曾孙,衡山憨王李承乾之孙,也就是高宗李治的亲侄孙子,与如今的玄宗皇帝乃是堂亲。

    这可是个来头的不小的‘孙子’啊!

    神龙政变后,李适之拜入张九龄门下,这才渐渐跻身朝堂。据说此人政治宽和深得人心,年纪轻轻就已是官拜户部尚书一职位,天宝年间更是入朝拜相,与李林甫乃是水火不容的政敌。

    李瑁态度谦和,全然没了皇子的架子:“李大人客气了,‘瑁’乃是晚辈,怎敢受此大礼。”

    “礼数是礼数,规矩是规矩。不可一概而论。”李适之依旧恭敬的弯了弯身子,笑道:“此番微臣奉命前来助殿下赈灾,所带灾粮五千六百石,灾银两万贯整。”

    李瑁笑容更盛,拉着李适之的手:“李大人可谓是雪中送炭啊!你有所不知,这城中如今可就快要揭不开锅了。”

    李适之的到来很平静,并没有林逸想象中的那种剑拔弩张,甚至真如李瑁所说,他是来雪中送炭的。

    作为张九龄最为得意的门生,李适之自然而然与李瑁站成了一队,连带着林逸自己,也和他们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看得出来,李适之此番是真心为了赈灾而来,所带来的赈灾粮款刚一进城,便全权交给了林逸处理,甚至连交接的文书都没有批复。

    忙忙活活了一整天,林逸终于长舒了口气,可算是弄完了。接下来就是等着各地灾民到来,以如今颍州城内的储备,相信挨过今年秋天应当不难。

    只要等到入冬,又或是来年开春,那怕只是下上那么一场雨雪,颍川境内就会好过许多,到时候灾民们也就可以渐渐地自给自足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