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论皇甫嵩  三国之孙氏强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们是哪一部的?”。

    “裨将,高顺麾下百夫长杨泰、杨永,这家人你们不能动,都走吧”熟悉的声音,熟悉的身影,正是杨延平,杨延定二人。

    听是高顺的人,还是个百夫长,第一批进来的士卒肃然起敬,在长安当兵有一段年生了,知道城内藏龙卧虎,有身份的人不一定就人尽皆知,所以很友好的道了声打扰,便退出去。

    这当然不是巧合,杨大、杨二早上刚通过斗将的方法,获得了百夫长职位,便得到征兵的任务,具体一了解之后,二话不说奔着落脚点而来,就怕孙策几人遇到麻烦。

    “你们怎么样?”

    “还好,怎么突然抓丁了?”

    “并不清楚,吕将军突然下令征兵,怕你们应对不及,连忙赶来”毕竟是在吕布手下做事,旁边还有兵丁,有些话没有说的太直。

    “辛苦了,这次多亏两位兄长”

    “六弟呢”

    “他去办事了,放心,安全得很,那里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

    “那我和二弟先去执行公务,这队人便留在在宅子外面,以防还有其他人过来”

    “嗯,以后如何找你们?”

    “西校场训练营”

    朝堂之上,董卓刚把征兵的事一说,杨彪和黄琬立刻就跳出来反对,言之征兵劳民伤财,还影响来年春耕,得不偿失,诸如此类。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因为董卓在关东联军一战中,尤其是孙坚对其造成不小损伤,此刻想要恢复元气,自然不是保皇党愿意看到的。

    刚开始,董卓还在拿长安安危,天子安危据理力争,可他毕竟不能算是文人,被两人引经据典驳斥得毫无反击之力,最终还是只能将剑一拔,怒目圆睁“咱家征都征了,已经如此,还有异议?”

    董卓的先斩后奏并不是一次两次,杨彪也知道实际上他们并不能阻挡其前进的步伐,最多只能算是拖延,或者恶心一下董卓。

    黄琬还想再说,却被杨彪一扯“既然太师已经实施,此事多说无益,我等无异议”象征性的抵抗就行了,杨家四世三公,不能晚节不保,史官可就在不远处书写着呢。

    其实董卓也知道自己有些行为过了,但对他来说过激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正是他所想要的。

    他和杨彪都有一个相同的目标,但在本质上也存在着区别。

    相同在于他们都看重名声,不同在于杨彪关注名声的好坏,而董卓关注名声的响亮。

    作为一个西北粗狂的汉子,他对名声的价值观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名声是否响亮凸显在人们有多怕他。

    所以哪怕有些事做出来丧德,他也会一意孤行。

    冷哼一声,董卓走向龙椅上的刘协,抓起小皇帝的手,在其手中塞上印泥,粗鲁的印在圣旨落款处,看得群臣无奈至极,皇家威严何在?

    “好了,咱家今天要办的事已经办完,你们没事就散了吧”

    挥退群臣,将圣旨交给贾诩后,董卓回到后宫继续享受生活的乐趣。

    说吕布拿到圣旨,看都没看,就打算叫人进来,让其多拓印几份,拿出去张贴,结果发现自己身边竟然没人了“文和,这事还是你去办吧,吕某实在抽不开身”

    上午因为征兵的原因,吕布把所有亲卫都叫了出去,一方面做监察,另一方面则是让他们也去刮刮油水,这种事自然要懂得同手下分享。

    亲兵一般是24小时跟随将领,除了负责保护将领的安全,还有警戒、传讯等任务,战时随将领冲锋陷阵更不在话下。

    因此一般多为同乡或同宗亲属。亲兵不会参与屠城、烧杀、劫掠等行为,但他们的待遇比一般士兵要高很多,此外还有一项不成文的规矩,主将死,亲卫无故而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