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一刻不停歇  三国之孙氏强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毕竟周异还在现场,孙策只能将两人再度请回别院,来到孙坚的书房。

    对孙河附语几句后,方言归正传“诚不相瞒,正如策信中所言,有意与两位大人共同开发矿源,相信两位也知道了,对此有什么疑问”

    “如讨逆将军所言,是从未被发现的金矿和青玉矿,那讨逆将军又如何知晓?”

    “这一点是我的私人情报,希望两位大人理解,不过某已着人证实,青州确有两处矿源,一在东莱,一在北海。因此与两位大人的合作,还有两个大前提”

    青州辖两郡四国,分别是平原郡、东莱郡、乐安国、济南国、齐国和北海国。

    汉朝实施郡国并行,就是存在郡县制的情况下,还有诸侯国,两者同位一级地方行政区,所谓诸侯国是借鉴于先秦,有刘邦封的异姓王,和世世代代皇子的封地,这应该是最早的‘一国两制’。

    王国的最高治理者称相,同太守,而诸侯王只是食税租而已。

    “要等讨逆将军接手东莱和北海?或者成为青州刺史?”

    陈登思维确实比糜竺要更为敏锐,回以赞赏的目光,孙策点头称是“此其一,其二则需要两位大人的鼎力支持,具体的支持方案,待我们达成合作意愿后,另行洽谈。此外,无论这次与两位的合作成与不cd希望能恪守商人重信的本分,严守此密,但凡此事有所泄露,相信有些后果也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

    孙策的威胁他们并不放在心上,反而更在意这两处矿点,汉朝最多的是铁矿和铜矿,金矿不是没有,却如凤毛麟角,而青玉矿更是可望不可及,尤其是后者的利润价值,足称得上倾国倾城“那是否可以告知矿产的成色和储量?”

    有关这一点,孙策没法给出真实回答“当某掌管东莱、北海两地之后,两位大人一看便知,若仅是一蝇头小矿,策也不必如此大费周章,申请前去青州任职,那里可正在闹蛾贼”

    糜陈二人没有说话,都在评判孙策所言的可信度,其实他们既然已经来了,便是信了此事,现在的矜持不过是为之后的具体利益做伏笔“接下来有几点合作提议需预先告知两位大人,首先,金矿我会限制开采,这一点两位大人可有意见?”

    奇货可居,物以稀为贵,若黄金大量流露市面,会造成通货膨胀,这个道理董卓已经告诉了他们“没有”

    “青玉矿的开采,前三年由我负责,以后则交给两位中的另一位,就看两位大人谁做得更好了。利润分配前三年我要七成,之后只要六成”别看孙策只让了一成出来,得看分成的人由两人变成一人,也就是从原来的一点五,直接变成四,三年后的掌矿者绝对可以富甲一方。

    继续砸出重锤“当然如果另一人,也同样优秀,策绝不会吝啬金刚石的开采权(钻石古称,好像是在临沂有,后面写的时候再查)”

    语不惊人死不休,要不是孙策神态看起来没有问题,糜竺很想上前去摸摸他的额头“讨逆将军如此笃定?”

    “是的,再给两位透一个低,某有一群特殊人士,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来不止青州,大汉其余十二州的未开发矿点,本将军都会了如指掌,所以就看两位的抉择了”

    “讨逆将军还有其它什么条件?”

    “陈大人先别急着问,和糜大人思考思考吧,要不要上孙某这条船?后面说的,将不再是这么粗浅的内容,策给两位大人一盏茶时间周详”

    言罢留下一记意味深长的笑容,推门而出。

    这还算粗浅?陈登看了看一脸神往的糜竺,显然对方也还没有消化完刚才的谈话“子仲怎么看?”

    “若孙讨逆说的句句属实,你我家族,要么万劫不复,要么繁荣昌盛”

    “对,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此事登还真做不了主,恐怕得回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