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见陶谦  三国之孙氏强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兴汉?他孙策认为自己是做不到的。

    代汉?更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到,需要很多人不断的将大汉皇室的脸面扔在地上踩踏,并将其最后一块遮羞布给扯掉“我意在霍卫之功,而非王莽之实”

    这个回答无疑是当下最合实际的,在之后,即使是权倾朝野的曹操,亦或司马懿仍旧给汉室和魏帝留着脸面,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至于儿孙要怎么做,那是他们的事,儿孙自有儿孙福。

    刘晔很满意,鲁肃也很满意,开疆扩土和横扫蛮夷,正是当下男儿所向往的事“不知孙青州座下可有刘晔的一席之地?”

    此次来找鲁肃,本是打算在南下江淮之前,来见见这个好友,没想到会碰上孙策,虽然他本就对这个年轻将军很感兴趣,但在此之前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在青州任职。

    做了一个扫地的姿势,孙策笑道“扫榻以待久矣”

    ‘刘晔(子扬)力量32技术91谋略92内政73统率56。1佐世:出谋划策时,对谋略低于自己的敌将施展连环计必然成功;2胆智:出谋划策时,作为己方谋略最高的人时,谋略上升3点;3研究:善于研制军事装备’

    根据刘晔的数据,孙策突然有新的打算,或许是时候成立工部了。

    既然明了关系,刘晔立马为新主子收揽起人才“子敬兄,何不与弟同去青州?”

    无奈的摆着头,指着这损友,鲁肃哭笑不得“你这阵脚转得到挺快”

    “若子敬不嫌弃,某可以帮祖母在康成公旁边置一屋,潍县环境宁雅,在康成公和文举先生的渲染下,民风十分淳朴,是颐养天年的好地方,往来平原也方便,北海太守孙邵更是庙堂之才,必可令治下歌舞升平”

    千言万语道尽孙策求才若渴的心境,鲁肃更知道他来东城的目的只有一个,诚意是真的给得很足,他犹豫再三,只好退而求其次“孙青州的好意,肃却之不恭,但容在下回去问与祖母,若她老人家同意,当无二话”

    见好就收,何况孙策认为这已经是当下最好的结果,鲁肃是正儿八经的孝顺,不像有种人,嘴里念叨着家中老人怎么怎么样,但凡给的价值到了,又会当即拍板,卖祖屋,移祖坟,十足的丧家仔。

    越日,陶谦发来文书,令曹宏带着曹悌、典韦以及贼人到下邳当面和糜家对质,并邀请孙策带上陈到旁听,只要曹宏罪证坐实,不仅当即释放典韦,还会严惩曹家的人。

    孙策很纠结,一面是典韦,一面是鲁肃,他好想去问问结果怎么样,又怕催得紧了惹恼老妇人。

    看出新主子的选择综合症,刘晔主动要求留下来,待得到回复,要么和鲁肃先去青州,要么便直接来下邳和孙策汇合。

    眼下也只能如此,好歹典韦跟了自己这么久,若是不去下邳,只怕会寒了几人的心。

    下邳。

    见到孙策,陶谦从其眉宇之中果真看到了孙破虏的影子,也许是上了年纪,不由自主的回想起当年讨伐北宫伯玉,韩遂,边章,以及董卓的场景,几年时间自己却已今非昔比,故人之子已叱咤风云,让他不禁唏嘘。

    “侄儿拜见叔父”孙策来的时候已经考虑过,伐董的时候,陶谦就曾力挺过孙坚,自己当以晚辈之礼面见。

    “老朽也足以当你一声叔父”作为一方霸主,陶谦自有其过人之处,事实上东汉末年能占有一席之地的,都是一刀一枪拼出来,并非易予之辈。

    三国志里的记载虽然大部分属实,但终归不是自传,对很多人物的描写更多是成王败寇论,外加一些道听途说,至少在孙策面前的这位,就不全似史书中所记载的那般,一句话里不仅带着威严,还带着一些警示。

    “坐吧,这些年来,老夫听的传闻最多的便是有关于你的”

    “回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