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七章 绝望的袁绍  三国之孙氏强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绍喜欢把手下分为两种模式。

    其一是武将,在他看来,身为武将,你就好好领兵打仗,不要总是胡思乱想,主公怎么说,你怎么打行了。

    当然你爱思考是件好事,也属于个人行为,只要不影响到袁绍,那就没关系,所以没事,最好别瞎逼逼叨。

    总而言之就是,武将——不用想、不许想。

    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之优秀的,无疑就是淳于琼,乌巢一战,明显就是他不带脑子作战的巅峰作品,为此他和袁绍都付出了惨痛代价。

    另一类自然就是谋士,作为谋士,你是可以想嘀,要不他袁绍养这么多人干什么?他不仅要排场,还要谋士为一个问题争得头破血流,然后自己出面说一句话,赢得大家所有人的认同,以此来体现自己高人一等的学识和见识。

    所以再总结一下就是,谋士,想什么说什么都不重要,因为最终下定论的是袁绍,你还别反对,反对就得吃牢饭。

    比如田丰和沮授。

    所以在孙策说让张郃好好动动脑子想想的时候,张郃感触爆棚,在这一瞬间,他找到了一些为将者的意义。

    孙策不知道张郃已经开始了天人交战,仍旧在一旁自顾自的嘴遁着“袁绍没了军粮,百姓仇恨他,下属离弃他,就连一直与他孟不离焦的世家,也不待见他,袁氏败亡是迟早的事,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已经以断后,替袁氏、袁尚尽了最后的忠心,是时候该为自己,为兄弟们想想了”

    凭张郃的本事,如果一开始就想着独自逃跑的话,或许孙策还真拿他没办法。

    但在大戟士们一起出城的时候,张郃就想明白了,在他需要兄弟们的时候,兄弟们陪他一起出了城,那在最后关头,自己又怎么可能舍他们而去?

    “弟兄们,你们是愿意降还是战?”

    “将军,只要你一句话,我等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大戟士们的回答,让张郃概慨万千,他很庆幸有这样一帮下属、同僚,更庆幸自己没有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3月末,继袁绍的军粮在乌巢被烧干净,由手下谋士辛评领八百骑北逃之后,其主力部队,文丑、高览、韩猛北归无望,投降曹操。

    而在渤海郡的袁尚因官渡大败,唯恐被岳飞、薛仁贵包夹,断了后路,也领数百骑出逃幽州。

    时袁绍麾下大将张郃,领本部大戟士及三万留守在城中的马步兵,投降孙策。

    当袁绍从昏迷中醒来,得知几十万大军被曹操和孙策打没了,一时气急攻心,吐出不少鲜红“曹操现在是什么动作?”

    “正在收复河南失地,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却是孙策,整个冀州除了魏郡和赵国都被岳飞和薛仁贵攻陷了”

    “什么?!怎么会!唔咳咳咳”

    袁绍没想到时局已经糟糕到这个地步,刚才的那口气还没顺过去,再闻噩耗,经不住打击又吐出几口鲜血。

    “主公,还是先歇息吧,辛评已经亲自前往并州求援了”

    兵败如山倒是没错,但如果真要形容的话,逢纪更愿意用摧枯拉朽来形容,虽然他并不愿意承认袁氏集团,就是那艘行将就木的破船。

    而袁绍糟糕的身体状况,也让逢纪不愿意再说下去,就怕一旦把城外岳飞围城和袁尚北逃的消息告诉他,袁绍再一个受不住,气绝身亡了,那他更不知道该怎么办。

    “辛评去并州求援?哼!只怕是逃跑了吧?!”

    这个时候袁绍的嗅觉反而敏锐起来,可惜不仅为时已晚,而且还用错了地方。

    “城里还有多少兵马?孙策现如今在什么地方?”

    “不足七千,尚能坚守十天半月,只要并州出兵来援,我们既可去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