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章 打造炊具  关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时代大户人家往往几十上百口人,多的甚至会有几百口,小锅做出来的饭肯定是不够吃的,所以做饭的炊具一定要大。

    大有大的好处,大也有大的劣势,那就是加热以后,外壁温度太高,极难挪动。而留有铜环或者双耳,那就方便多了。比如说用木棒往双耳中一插,两个人便可以将之抬下灶台。

    张韬将所有炊具看了个遍,不由摇了摇头。

    若使用铁锅的话,由于锅圈外围都会用青灰或者泥浆将缝隙密封,所以在灶台下烧火的时候,厨房烟雾很少。而眼前的灶台,无论是甗还是釜,都会留下一定的缝隙,而且由于此类炊具受热面小,加热时间便会无限延长,导致在过饭的过程中,大量烟雾滞留房中。

    “这个灶台,需要重新砌一座啊!”张韬摇了摇头,又去观察一些配料品。

    这个时代的“酱”分为“醢(hǎi)”与“醯(xi)”。

    所谓的“醢”便是肉酱。人毕竟是从动物进化而来,与其它食肉动物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所以“人”之本身一直以来都是一种食物。

    比如说《吕氏春秋》中说,“杀梅伯而醢之,杀鬼侯而脯之”。便是说纣王将梅伯杀了以后剁成肉酱,将鬼侯杀了制成肉干。而《史记》中亦记载,“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这里的“九侯”便是“鬼侯”。由此可知,无论是“醢”还是“脯”,除了体积不一样,制作过程也差不多了。

    人从上古而来,在打猎的过程中,将吃剩下的肉类剁碎,用盐腌着保存起来,以便在动物减少时或者自己有个三灾两病的时候,还能够拥有食物。

    也便是在这个过程中,留下的盐水被反复利用,最后发现味道好像还不太坏,“醢”也即是“酱油”因此被制作出来。

    只是人类开化以后,虽然逐渐不再同类相食,但在灾荒之年以及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人仍然避免不了成为别人口中的食物。

    官渡之战时曹军缺粮,程昱便曾经将人肉做成干粮备用。

    这个时代已经有了酱油,叫做“酱清”,那是相对于“肉酱”而言。最初的酱油是用肉制作而成,比较浓稠,后来从肉酱中分理出汁液,便称之为“酱清”。用豆腐沾着“醢”吃,便是当下一道著名的菜式。

    至于“醯”,则是酿酒过程中,将粮食发酵后,留下的酒槽继续发酵而产生的酸性汁液,称之为“醯”,也便是“醋”的前身,又叫做“酢(c)”。由于“醯”来源于酒槽,所以也经常成为酒的代称。

    当然,除了“醢”与“醯”以外,还有葱、姜、蒜、花椒、八角、胡椒等配料,而且在闲逛的过程中,他又从香料铺中得到了丁香、茴香等物品。这些东西往往被制作成香料抹在身上,却很少见到有人用来作为食物的调料。

    几日下来,他收集到了十几种可以作为配料的东西。有些东西已经作为日用品进入大众家庭,但有些东西,比如茴香(孜然),由于从西域传来,产量往往不够。一旦酒楼做起来,这些东西都需要量产才能够保证酒楼的持续供应。

    炊具有了、配料有了、接下来便是寻找常用蔬菜进行菜式的前期探索,亦或者进行大棚种植以丰富蔬菜品种。想到兴奋处,他的喉咙之中忍不住露出“咯咯”的笑声,这种莫名其妙的行为让厨房的下人们毛骨悚然,要不是他持续没多久便意识到失态,估计会被当做鬼上身。

    一趟厨房之行,让他大致掌握了当前的条件。只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在城西的李铁匠处定制的铁锅,今日应该会制好吧?而后日,便是除夕了。

    张孟一家自从在洛阳县衙门脱了奴籍,原本可以不用再去张府做事。只是考虑到小公子身边一时半会无人照料,张孟还是暂时留在了府中。

    他离开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