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筑城(二)  明月出祁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日上午,刘仲武就率领大军分成三路,开始大规模渡过祖厉河。西夏人看来也没有与宋军进行大规模交战的准备,双方在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战斗后,西夏人就放弃了在河对岸修筑的临时堡寨。

    老刘进军是一路顺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不过在祖厉河与黄河交汇之处,也就是后世靖远县城一带,秦凤军在渡河时却遭受到了西夏人的强力阻击。现在做为刘军侧翼屏障的祖厉河却成了西夏人把守的天险,于是双方你来我往,隔河对峙。刘仲武在不停地造浮桥,西夏人则忙着拆桥,秦凤军过不了河,于是整条战线的战事变得胶着起来。

    刘仲武下令在祖厉河下游两河交汇处构筑新城,会州一带大的军事行动就此停止了。

    在西线,大将刘法率大军沿大通河逆流而上,也是进展顺利。到五月初,他顺利地拿下古骨龙城,整个的战争形势愈发显得对宋军有利起来。

    李岘正在关川河北岸监造会川城附属的静胜堡,他让工匠制作了许多木制滑轮组装置,使得整个的筑城进度提高了很大一块,应该在六月底之前就能完成刘仲武交给他的任务。

    只不过目前的战况让他感到十分疑惑,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宋军大有一举灭亡西夏的架式,而且现在辽国自顾不暇,不可能在宋军得胜后再跑过来拉偏架,但是为什么最后会失败呢?这问题让他感到十分头疼。

    这片荒凉的河谷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工地,一座黄土夯筑而成的城池初具雏形。说是造城,实际是就是把这道一丈多宽两丈来高的土墙围出一个大院子。李岘更改了一些设计,留了六个城门,把原本方方正正的城池变成了六角形的形状,这种欧洲式的城堡样式没有射击死角,弓箭手们能够更有效地阻止敌人从侧面的城墙攀爬上来,防御性更强。

    这个年代筑造城墙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主要是土方工程量太大,才影响施工进度。但在李岘让工匠们制造了几十副木质滑轮组之后,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解决,运送土方的效率提高了好几倍,夯筑城墙的进度自然就快了许多。

    修城墙这事,李贵和张和要比高用和李成有经验得多,毕竟在李家时已经他们亲自带人修这几处庄园。李家在岷州的庄园院墙比这堡城的城墙也不遑多让。

    “我看过了,这片河滩地土质倒也不错,开垦出来后,能变成一处不错的庄园。”李岘站在还没有修好城门楼子的城门上面,指着远处一大片关川河谷地对李贵大声说道。

    李贵好像没听到自家的家主在说些什么,他站在一处高大的木架下,正在指挥手下将一大筐黄土用绞盘吊上已经两丈多高的城墙上面,站在他身边的李成倒是对这种场面看得津津有味,正在努力学习。

    以前夯筑城墙,没有什么好办法,这黄土都是由军卒靠人力担筐,从两旁挑上去的,不仅费工费力,而且因为施工的地方限制,效率自然是大打折扣。就算是数百人肩挑人扛,每天也修不了几丈城墙。

    如今在旁边竖起了十几座高大的滑轮吊架后,只用三、四人拉扯绳索,就能将装了数百斤黄土的大柳条筐轻易吊上了城头。如今是十几处地段一起施工,筑墙的速度快得惊人,是原先的三、四倍。

    大伙出力干活倒是没什么好说的,厢军本就是用来干这种杂活的,但这种出活的效率,让大伙儿干着也心里舒坦。

    李岘不时去河边的工匠场地,和一大群木匠、铁匠一起研究打造出一些新鲜的干活家什出来。营里的几个匠头对于这位年青郎君的智慧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李岘总是会有些新鲜的点子,整出一些新的工具出来,把原本繁重的劳作变得轻松了不少。

    比如说用来夯土的人力大木槌,现在已经被用滑轮组吊起的巨大圆木桩所代替,不仅节省人力,而且夯土的效率也大为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