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易水河  明月出祁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直等到了四月下旬,此时童贯和蔡攸带着拼凑起来的五万禁军已经抵达了河北路高阳关一线。在大举犒赏了前线官兵之后,童贯就以河北各路宣抚使的名义,下令正在待命的西军将士分兵两路:种师道统率泾原、秦凤、熙河军由保州、安肃军在西路进攻易州,而刘延庆则统率环庆、鄜延和胜捷军由东路的雄州、益津关向幽州方向进军,大军开到宋辽边境线上屯驻,然后等待宣抚使司下一步的命令。

    宋军大兵压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坐镇南京的辽国萧皇后也下令从长城一线抽调兵力加强白沟河一线的防御。

    童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劝服辽人交出燕京、易州、涿州等地,而辽国那边呢耶律淳在三月才被拥为皇帝,正忙着与宋金议和,但随即也病倒了。童贯派马扩等人与辽人联络,但耶律淳正病重,掌管军权的耶律大石就借口没人做主,来个不闻不问。

    可是童贯也不敢主动开战,于是两国大军就这么一直在白沟河一线僵持着。

    种师道全面负责前线作战的都统制衔成了空名,童贯的命令就等于是让刘延庆分走了一半的统帅权,两支部队各行其是,互不统属。

    和原来的历史略有不同的是,由于李岘的坚持和运作,这次是种师道的大军在西,而刘延庆的部队在东,他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改变一些宋辽战争的结果。

    种师道被童贯剥夺了一半的统帅权,心情郁闷,更让他感到生气的是童贯划拨给刘延庆手下的部队足有十二万,比他还要多出了五万。虽然说兵贵精而不在多,打仗时人多不一定管用,但童贯这样的做法比显是把刘延庆这个副统制放在了与他并列的位置上,甚至还要隐隐压过他一头。

    不过现在童贯由于去年镇压了方腊叛乱的原因,因功晋升为三公之一的太师,获封楚国公,风头正盛,而且圣眷正隆,种师道虽然在心里愤恨不已,怨童贯处事不公,但也不敢公开与之发生冲突。

    种师道带着一脸不愉从高阳关回到自己的中军大帐,立即点将,率领秦凤、熙河大军离开了高阳关,前往安肃军也就是后世的徐水县一带驻扎。

    但凡战争一起,最遭殃的总是普通的百姓,宋辽双方加起来三十多万大军聚集在白沟河两岸对峙,每天光消耗的粮草都是个天文数字。大宋国的官家到官员们对待自己的百姓刻薄得很,在河北路和京东东路又强征了数十万的民夫充作厢军,来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河北路南部由于黄河决堤所造成的灾害还没缓过劲来,这回又被官府强行征走了壮丁,田地少人耕种,粮食被搜刮,就连树木都大部分被砍伐一空,运到了前线建造营垒,制造器械。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战争后河北路和京东东路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面积的饥荒和动荡,这也为今后靖康年间的灾难埋下了祸根。

    李岘知道现在大宋国在人为地制造一场灾难,也知道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但是抛开事后诸葛亮般的所谓“先见之明”,站在大宋国的立场上,现在趁着辽国崩溃的局面,出兵收复燕云的决策并没有什么错误。中原民族的安全感来自于长城,但是大宋国自立国以来就从来没有感受过长城所带来的安全,所以把边境推进到长城一带几乎成了每一位宋人心底近乎执拗成了魔障的想法。

    现在机会来了,从官家到普通百姓,现在几乎所有人对此战都充满了希冀,而那此反对这场战争的人也只是因为惧怕战争所带来的不确定后果,并不是在心里不想收复燕云。

    原来的李岘也是把这场发生在宣和四年的宋辽战争当成一个笑话来看待的,也曾因为愤恨而指责过官家赵佶和童贯所主导的这场战争,但在亲身参与到这场战争里之后,心里就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

    发动这场战争和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些在战略上都没什么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