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七章 简陋的水力发电机  我在大唐有座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过得很快,眼看着就是三月下旬。

    站在河边眺望,近百米宽的河面上碧波粼粼,想来黄河上游的积雪也已经融化。

    渭水的水平面涨了不少,起码冬天裸露的河滩是看不到了。

    河岸两边杨柳依依,有些早开的野花已经开始争相夺艳,走在马路上都能闻到空气中飘荡的缕缕芳香。

    唐人街的建设一天胜过一天,每一天都有新变化,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店铺开张,而聚集到这里的商贾和百姓也越来越多。

    要不是当初秦琼和程咬金将方圆十里的地皮都买了下来,估计这时已经有人开始圈地盖房。

    而身为此间主人的王也为了赶工,聘请了近万工人进行三班倒的施工,反正晚上有电灯,王也只是浪费一点柴油而已,这些算是钱。

    只要各项工程能够及时完工,这些花费只要几天就能赚回来。

    而随着泾阳码头的逐渐完工,如今很多来往南北方的大船也开始沿着渭水北上泾阳。

    以前大多数商贾都将货船停靠在长安城南的码头上,因为下了船就是长安,买卖货物或者搬运货物都能图个方便。

    但自从王也的泾阳码头渐渐完工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从泾阳买货再雇佣牛车运送到长安码头,不管是时效性还是成本,远远没有将船直接开到泾阳码头来的便利。

    所以很多商贾都直接将船停靠到泾阳,届时如果有什么货物是非要在长安才能买到的,也只需在长安顺流停靠一下而已,算不得什么。

    为此长安县的县令还特地来找过王也,因为泾阳码头的出现,长安码头的收入减了四五成不止,直接影响了长安县的税收,也直接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

    但王也依旧我行我素,他知道李渊肯定是不会管这种闲事的,不管是长安县的税收还是泾阳县的税收,最后都会上缴到国库,这对李渊没有影响。

    而那些长安码头背后的靠山们,王也不去惹他们,更不怕他们,毕竟他们也要掂量一下王也如今的背景和地位。

    当然,王也本人信奉和气生财,万一真的惹急了谁,到时候大不了给点好处就是了,反正码头他是肯定要经营下去的。

    至于唐人街这么繁华?因为这里没有宵禁,不管是竞技场还是码头,夜里都有路灯亮着。

    除了路灯,巴偌的护卫队更是一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巡视,夜里哪怕是谁喝多了吵闹起来,也会立马被护卫队劝阻,如果碰到硬茬,那就由马周出面处理。

    全天候开放经营,这在精神文明建设无比匮乏的古代是绝无仅有的,而自从教坊司的第一家青楼开张开始,唐人街的夜就再没出现过。

    ······

    不过,今天王也带着一大堆人马来到河边,可不是巡视唐人街的工程进度。

    渭水河边,码头上游,王也此时正对着一个奇形怪状的机器发呆。

    那机器有一辆马车那么大,机器的核心是两堆铜线组成的线圈,此时正固定在一根铁棍上,那铁棍的一端连接着一个齿轮,估计是要嵌进水车的。

    而另一端则伸出两条铜线,分别固定在一红一蓝两个凹槽上。

    王也不是技术宅,不过之前收集资料的时候也看过这样的发电装置,基本就是手摇发电机的放大版。

    只是让王也无语的是,包裹在线圈外面的两块乌漆嘛黑的大石头,王也怎么看也无法相信这两块磁石能够发电。

    “立德,我记得图纸上的磁石,不是这样的吧···”王也嘴角抽抽,心想你们好歹也打磨一下,怎么直接搬两块磁石来用。

    旁边阎立德兄弟俩闻言也是老脸一红,这石头不是他们不想打磨,只是他们兄弟俩之所以选择这两块巨大的磁石是有原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