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4章:开会发言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抄刀整合的时候,李南池也参与过。    所以这会儿看片的功夫,他的目光除了停留在荧幕上,不时间也会打量坐在环形会议室的其他六位导演。    陈大导一脸庄肃,宁昊额头照例带着三条杠......    当然,最聚光的还是管大导,嘿,脑门锃亮。    此刻,这六位带着鲜明个人风格的导演,将他们的故事就融汇在所拍摄的故事片里。宁的幽默风,张的文艺风、管的生活风、陈的场面风......    尽管当初的每个故事短片都是李南池提供的剧本,但整个拍摄过程都是每个导演独立完成的。于是,这七个人,七种风格,就融汇到一个主题片里。    看上去并不突兀,《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献礼片并不是那种轰轰烈烈打闹的风格,以时间为线的叙事风格可以容纳不同时期的故事,自然也就能容纳不同的风格进来。    全片两个半小时多一点的时间,听上去很长,但其实分摊到七部片子上的时间,也就是二十多分钟。    因此,也没这么感觉到时间的流逝,李南池就发现播放的片子已经轮到自己所拍的《夺冠》故事片。    轮到《夺冠》上映时,李南池即时收回了打量别人的视线。    眼神看向面前大荧幕上自己拍摄出来的这个以沪都弄堂为背景展开的故事片时,能够察觉到来自其他导演大量自己的目光......    长达两个半小时出头的时间里,在场的人是将七个故事片全部看了下来。    看完没有当即讨论,局内随即是组织了一顿午宴,顺道的,姜苗苗达到了此行最大目的。    吃完饭,在各自的休息间内,让几位导演准备一下下午的发言。熟悉的环境里,李南池在纸上写下“滤镜色彩,时长”两个主题词后,脑海中已经有所思量。    下午两点,会议开始。    “都坐吧。”    负责本次组局的王局招呼了一声,旁边的工勤人员上来给每位导演和与会人添上茶水。    大家润了润喉,会这就开始了。    王局开了个场,言语精炼的立下基调:    “明年十月,我们这部片子就要上映。现在我们是完成初稿,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来改正。各位都是咱们电影行业内的佼佼者,下午的时间,就请各位畅所欲言。赞美的话不说,我们只挑能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陈大导作为总导演,自然先说话,就听他开口道:    “嗯,我们只谈专业,只对片子,闲话不说,那我就先说两句......”    陈大导一个人说了二十钟,中途喝了五口茶,他作为后期制作的总把控人,要说的点是密密麻麻。    陈大导说完,鼓掌过后,出现了短暂没人接话的状况。    主要原因是李南池自忱最年轻,出于礼貌,他等着另外五位导演开口。    但是,他忘记了自己挂名总策划,份量并不轻。这样的场合,虽说是自由讨论,但总归说话也有个先后次序的。这无关僵化,也无关年龄,而是圈子生态固有的一个规则,在其位就能获得相应的重视,这是对整个圈子规则的尊重。    短暂的停顿中,王局说道:“南池,你是总策划,也说两句?大家都不要拘着啊,我们是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嘛。要是觉得这里不自在的,下次我让人找个明清庭院哈哈。”    李南池点头笑道,“那好,那我就接着刚才陈导的话,说两个点。”    “第一个是滤镜色彩,七个故事时代递进,我们在呈现给观众,不应该仅仅是一开始留白叙述,简单告诉观众这是哪个年代发生的事儿。还应该在色彩上体现出来,具体的效果应该是这样:以《上京你好》为节点,当观众看了这之前的《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后,再看到《护航》、《白昼流星》这些比较靠近现在的片子时,要能明确感觉到过去感和现代感......”    “第二个是时长。咱们当初是考虑到观众普遍正常的膀胱耐力,所以将总时长控制在二个半小时出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