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七十七章 改元启元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城中的百姓们终于可以过一个好年,他们在赵文开设的这些粮店中,买到了大量的粮食,这些粮食可以让他们撑过这个冬天。    除过京城之外,整个北直隶的各个府县都有赵文开设的粮店。    赵文之所以这样做,不是说赵文手中的粮食多的没处放,而是用这种方式来尽可能将京城中的民心争取过来。    赵文以后的目标是整个世界,所以说,人口对于他来说至关重要。    京城是大明的京城,北直隶也是大明人口数量最多的地方,这些人口对于赵文来说,能少死一个就少死一个。    这个时候,崇祯也回到了暖阁中。    暖阁里面摆放着好几个装着木炭的铜炉。    暖阁里面热气腾腾,温暖如春,崇祯坐在暖阁中,一脸呆滞的看着窗外的大雪。    崇祯没有任何想批阅奏折的心思,而且这几天送到崇祯这里的奏折也越来越少,以几何的速度不停的减少着。    显然,京城中大部分官员的心已经不在朝廷的身上了。    就在这时,高起潜拿着一个竹筒,急匆匆的跑进了暖阁中。    “陛下,山东来的八百里加急了。”高起潜走到崇祯的面前,一脸焦急的道。    崇祯回过神来,看向高起潜,“拿过来吧。”    高起潜急忙将八百里加急送到了崇祯的手中。    崇祯打开八百里加急,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崇祯将手中的八百加急扔在了桌子上。    “山东彻底沦陷!”崇祯靠在椅子上,闭上了眼睛。    崇祯清楚的了解,山东失陷对于如今的朝廷来说,意味着什么。    山东失陷,京城就彻底的被堵在了北方,再也没有任何生机可言。    ……    宣镇的除夕夜热闹异常,天空中到处都是绚丽的烟火。    大街小巷中到处飘荡着欢声笑语,大人们陪同着孩子守岁,整个宣镇喜气洋洋。    当第二天的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时候,宣镇中央的皇宫中便传出了洪亮的铜钟声。    听到铜钟声的百姓们明白,铜钟声响起,便代表着崇祯年已经彻底的过去,迎来的便是启元元年。    赵文站在皇宫的宫墙上,看着眼前的宣镇,一脸自信的道:“启元元年,帝国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当天晚上,赵文坐在御书房里,制定着以后的计划。    再最多有一年的时间,国内就能彻底的平定下来。    可是,赵文的目的可不仅仅如此,在赵文的计划中,整个世界还要等着他去征服。    虽然这些事情对于现在的赵文来说,还有些遥远,可是却要提前做好准备。    在赵文的计划中,国内战事结束后,最多再过五年,就必须开始征程。    在接下来的两三天里,赵文将大体的计划制订了出来。    启元元年正月初四,赵文召开了大朝会。    赵文端坐在金銮殿中,看着站在大殿两侧的文武百官,声如洪钟的道:“今天是启元元年正月初四,眼下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已经拿了下来,剩下的地方,朕打算在启元元年这一年终彻底的拿下。在启元二年初,朕要将整个天下拿下。    但是,朕的目光不仅是华夏这一片地方。朕还要攻略西方,北方,以及海外之地。启元七年,朕的大军必须展开征程。”    刘文众听着赵文这番话,眉头微微的皱了起来。    “陛下,国虽大,好战必亡。拿下天下之后,应该与民生息,不应该再大动干戈啊。”刘文众站了出来,开口劝道。    刘文众虽然跟了赵文很长时间,但是他年少时接受的教育还是儒家的那一套。    儒家学说在汉唐时拥有强大的生机以及攻击力,可是从宋之后,就被宋朝的文人给阉割了,失去了那份血勇。    在刘文众看来,只要平定了天下,就应该与民生息,好好修养,恢复战争创伤。    “你说的这些朕明白,可是,你觉得如今朕手中的武器,这天下还有谁能挡住朕的雄兵吗?    你觉得,这天下还有朕攻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