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五章 郭荣的思量  奋斗在五代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意已决,用兵巴蜀。”郭荣负手立于池旁,观赏着水中游弋的锦鲤。

    “陛下圣明。”王朴恭谨地回道。

    郭荣瞥了他一眼:“又不是在朝堂上,此处就你我两人,无需拘谨。”

    “是。”王朴的姿态依旧放得很低。

    “让王景干的事情,如何了?”郭荣将目光转回到锦鲤上。

    “据王景两日前送来的密信,此事就快成了。”王朴的注意力却不在锦鲤,而在脚旁初绿的小草。

    王朴之前坚持要“师出有名”,并依照郭荣的命令,令凤翔节度使王景在山南四州鼓动各族百姓上书开封朝廷,请求朝廷出兵收服山南四州。

    如此,便能做到“师出有名”。

    王景得令之后,便立刻派出亲信潜入山南四州,去联络一些常与周朝通商的吐蕃族头领。

    如今王景颇有成效,已获得了秦、凤两州吐蕃头领的支持,阶州和成州则因为距离凤翔府较远,且山路难行,王景派去的亲信至今未归。

    郭荣闻言轻轻颔首:“那对于领兵之将,你觉得哪些人比较合适。”

    王朴当即答道:“主将必然是老将王景,他驻守凤翔府多年,在秦凤等州的异族中颇有威望。”

    “那都监呢?”郭荣又问道。

    都监便是监军,此时不光各州州军有监军,军队出战时,为了贯彻皇帝的意志,皇帝也会临时指派监军。

    而为了让监军能够镇得住场面,皇帝还会特意从禁军中调派一支军队给监军。

    有时就会出现一个很奇特的场面,那就是监军手下的军队,甚至比主将麾下的还多。

    譬如高平之战时,郭荣曾派向训作为侍卫亲军的监军,并将侍卫亲军司旗下的步兵司交到他手中。

    当时侍卫亲军司的主将却只能调动麾下的马兵司,而作为监军的向训,手中却握有兵力远超马兵司的步兵司。

    所以,即便当时的侍卫亲军马兵司在何徽、樊爱能两位主将的指挥下临阵脱逃。

    手握步兵司的向训却能指挥剩余侍卫亲军继续作战,并扭转了高平之战的战局,他也因立下大功而荣升节度使。

    “都监人选,臣一时还有些拿不准。”王朴很明白,这监军的人选,不是他能够决定。

    “向训如何?”说罢,郭荣转身走回身后的六角亭台,坐在了铺有软垫的石凳上。

    亭台内烧有一炉炭火,正中的石桌上摆着两盘郭荣喜爱的蜜饯干果。

    郭荣自从上次召李谷入宫奏对后,就坚定了先征蜀,再伐唐的决心。

    但伐蜀大军的都监人选,困扰了郭荣许久。

    郭荣一直在赵匡胤与向训两人之间摇摆不定。

    王朴跟着进了亭台,立在郭荣身边:“向训甚好。”

    在王朴看来,向训确实是极佳的人选,首先他拥有指挥大军作战并获胜的经验,又是先帝郭威起兵的元从,对郭家可谓是忠心耿耿。

    而且向训曾经还在西北的延州当过地方长官,与西北的各个异族都打过交道,称得上是熟知异族习性。

    在秦凤等地,异族人数远超汉族,正需要向训这样的武将去收复并安抚。

    不过王朴并未过多解释,因为郭荣也很清楚向训的过往。

    郭荣再度问道:“那,赵匡胤呢?”

    向训当然是绝好的都监人选,但郭荣却并不是很愿意让向训去做这个都监。

    原因只有一个:向训是郭荣父亲的幕府元从,却不是郭荣自己的元从。

    郭荣既然已经动了让儿子改宗的念头,就不是很想让向训这样的老臣再有领兵掌权的机会。

    如李重进、张永德,以及向训这样的老臣,之所以能有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