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五章 炼铜才能富国强兵  奋斗在五代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日常参结束,王朴带着改好的两份词曲来参见郭荣。    自四月末从郭荣手中接下精修五份词曲的任务后,王朴便将大部分空闲时间用于研究宫廷雅乐与市井词曲,不光数次乔装赴开封的勾栏里听曲,还与郭荣有过多番探讨交流,到了九月终于是初获成效。    “这是经臣修改过的两份词曲,还请陛下过目。”罢王朴将两份写有词曲的草纸呈上御案。    郭荣拿起词曲,只看了几眼,就忍不住照着曲谱哼出声来,水平还着实不低。    哼了有半刻钟,郭荣满意地放下词曲:“文伯啊,你这词曲改得甚好,竟将宫廷雅乐与市井俗乐完美融合,简直妙不可言!”    王朴恭谦地低着头:“陛下,臣还只完成了两份词曲的修改,尚余三份,恐怕还要些时日。”    郭荣微笑着道:“不急不急,文伯你万不可急于求成,即便还需三年,我也愿意等。”    “此番也许还真要花上三年。”王朴借坡下驴:“臣有一个想法,陛下可愿听听?”    一听真要三年,郭荣有些急了,但还是稳住心神:“文伯直便是。”    “自唐末乱世,传自隋初的雅乐有所废散,虽我朝之前的四朝皆竭力收集失散的雅乐,但仍不免有所遗漏。”王朴着着抬起头,铿锵有力地道:“臣以为,正可借此机会重编雅乐,永为传承!”    汉朝编写的宫廷雅乐,历经魏晋南北朝三百六十载动乱,早已失散无踪。    结束南北朝纷乱的隋朝,搜罗了南北各个朝代编写的雅乐,并在此基础上编排了一套名为“八十四调”的宫廷雅乐。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雅乐制度,但自安史之乱后,唐朝国都长安多次失陷,这套雅乐制度也就逐渐失散。    目前周朝的宫廷雅乐,是在前面四朝的基础上缝缝补补而来,自然谈不上正统。    王朴想借编订雅乐的机会,将郭荣喜欢的市井俗音也编排到宫廷雅乐里,这样就可名正言顺地将市井俗音纳入雅乐体系内,可谓是两全其美。    反正纯正的雅乐早就失散了,只要王朴编写一套听起来还行的雅乐,并得到了皇帝的认可,那再死板的朝臣和儒者也无从置喙。    王朴没有言明,但郭荣一瞬间就明白了王朴的弦外之音,激动地一拍御案:“文伯你这计策当真妙极,妙极,哈哈!”    郭荣此刻心神畅通:是啊,哪有什么传承几百上千年的宫廷雅乐?只要战乱一起,朝代更替,前朝的雅乐就不可避免地有所失散,那后来者又何须死抱着零零散散的前朝雅乐不放呢?直接编一套符合当下喜好的,岂不是来得更简单,更便捷?    王朴依旧恭谦地回道:“陛下谬赞了,只是此法工程耗大,恐怕耗时甚久,还要不少时日才能有所成果。”    “哈哈,无妨无妨,多久我都愿意等。”    只要一想到自己喜爱的市井俗乐能正大光明地在皇宫里演奏,甚至还会成为正规雅乐一直传承下去,郭荣就心生愉悦,哪还在乎耗时多久呢?    就算要等上十年,郭荣也甘之如饴。    王朴握在扶手上的双手忍不住发颤:“那臣今日便开始着手编写新式雅乐,请陛下于下次大朝会时正式委派给臣。”    作为一名研究雅乐的学者,最能证明自己才学的方法,莫过于亲自编写宫廷雅乐,就好比研究历史的最高境界,莫过于能够写就一本流传千古的杰出史书。    如今宫廷雅乐编订权到手,王朴怎能不心生激荡呢?    郭荣勉强收敛心神,略带担忧地问道:“文伯你不光兼着开封府的差使,还要顾着枢密院的事情,这会再加上编订雅乐,肩上的担子是不是有些太重,你又并非壮年,要不,我委派几个人来协助你?”    王朴今年已满五十,在此时算是十足的老人了,况且须发已经开始发白,令郭荣着实有些担心。    一听郭荣的提议,王朴觉得很有几分道理,自己虽然精力还算充沛,身体也还干得动,三份担子一并承担并无什么问题,但若是能多几名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