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1章 遗臭万年  大唐:开局被送入洞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祖宗曾经说过,英雄本色,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英雄应该是好色的,换个意思就是,好色的都是英雄,嗯…差不多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不过,英雄也是分等级的,像这群纨绔子弟,无疑就是用来拉低英雄门槛的,而李承乾,则是这群人的主心骨。

    这群人虽然不务正业,属于混吃等死,然而对李承乾来说,他们背后的资源,才是李承乾真正想要的!

    当太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在皇帝和群臣面前表现好之,还得有能力培植自己的党羽,把天下能人收为己用。

    太子赏赐女人,这不仅是恩赐,更是殊荣,更何况赏赐的女人还那么漂亮,要不收下岂不是辜负了太子的一番好意?

    一想到晚上即将有好戏发生,一群人就表示很激动,要不是太子还没说撤宴,恐怕他们早就按耐不住心中的火热了。

    李承乾很会收心,他知道跟这群纨绔子弟聊国事是没用的,所以他识趣的开始和这群人聊起了风花雪月,殿中嘻嘻哈哈的打成一片,好不热闹。

    李承乾知识很渊博,不止是四书五经,就连一些不正经的书,他也是略有涉及,所以和这些纨绔子弟聊天的时候,可以说是毫无压力,各种荤段子脱口而出,赢得座下一片叫好。

    殿内其乐融融,然而在殿外,一个瘦弱的身影正站在殿门口,透过门上的缝隙观察里面的情况。

    这道身影看模样大概有四十岁左右,一双目光利如闪电,正冷冰冰的望着殿内。

    这人正是东宫少詹事兼左庶子张玄素,住在东宫,平日里就负责教导太子读书学习,再加上他为人谏直,所以李二还特地让他负责指正太子的言行,防止他走上歧路。

    可以说,在谏臣界,他和魏征的名气差不多,两人同属于那种惹人厌但是又没办法干掉的那种。

    张玄素初仕于隋朝,为景城县户曹,隋末天下大乱,群雄蜂起,窦建德攻陷景城,将张玄素逮捕,准备弄死他。

    这时城中有千余人请求代他而死,并对窦建德说:“此人清慎若是,今倘杀之,乃无天也。”

    窦建德听后命人给张玄素松绑,并封他为治书侍御史,但张玄素以隋臣自居,却封不受,后张玄素听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才接受窦建德委任,为黄门侍郎。

    唐灭窦建德后,张玄素归唐,被授为景城都督录事参军,李二久闻张玄素的名字,即位后特召见张玄素,向他征询为政之道。

    张玄素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君主亲理政务,而君主亲理玫务,口断十事,有五条错误即不好办。

    一日之中,君主不止断十件事,往往口理万机,这样日积月累错误就积存多了,而错误多了国家就要灭亡的。

    所以张玄素建议李二要广用贤良,使各官吏奉职守法,并能安抚百姓,小心谨慎,就会成为一个尧舜也无法相比的君主。

    李二很欣赏张玄素的这番议论,并且牢记在心,便提升他为侍御史,不久又迁给事中。

    贞观四年,李二下诏修洛阳宫,以备巡奉。

    张玄素闻讯上书谏奏,认为“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体。”

    经过隋末大乱的严重破坏,百姓疮痍,如果此时修洛阳宫,袭亡隋之弊,就是不如隋炀帝。

    李二对张玄素说:“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

    张玄素回答说:“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

    李二听后感叹说“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之后,李二又对房玄龄说:“朕以洛阳土中,朝贡道均,意欲便民,故使营之,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后日或以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

    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