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
清晨,胡同里,各家都起的很早。
挂灯笼,贴对联。
大人清扫门前积雪,小孩结群游玩。
邻里相互串门拜访,寻问年货是否置办妥当。
常出门在外的人,也陆续背着大包小包回家。
看起来,特别有年味。
此刻,叶秋也熬好了浆糊,只等徐慧真从银行取钱回来。
就一起给小酒馆,贴对联。
坐在门口,他裹了裹身上的棉大衣。
“这个点,估摸他们也快回来了。”
小声嘀咕,叶秋看着街道尽头的拐角,可以说是望眼欲穿。
昨天下午,经过徐慧真统计账面上的盈利。
他们小酒馆的咸菜,卖了4斤,盈利元。
酒水卖了斤,盈利。
总合计,赚了六千!!!
原本叶秋以为,卖酒一月最多就赚一千块。
可没想到,自酒馆开业第四天开始。
每天来酒馆的人,就越来越多。
即便上午,他们已经把当天的份咸菜卖出去了,许多人也想尝尝他们家的酒。
一来二去,买酒的人便发现他们家的酒,味道很正,一点水也不兑。
比许多恨不得,用酒兑水的店铺良心多了。
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他们小酒馆的酒,基本想喝两口时,都会让小辈,来他们家打酒。
或者本人亲自来,尽管要排队,都不嫌。
甚至有些路远的人,都会坐车来他们家买酒。
起先叶秋还纳闷,为什么他们家的酒,能如此受欢迎?
所以他特意趁傍晚关门后,和蔡全无去别的酒馆调查。
实地调查一番,他发现基本大部分酒馆,都会给酒里兑水!只是量多量少罢了。
对于常年喝酒的人来说,酒里兑没兑水,一尝便知。
所以发现他们小酒馆的酒,不兑水后,大家都愿意来小酒馆买酒。
按理说,毛一斤的酒,在对半利润下,商家没道理给售卖的酒里面兑水,砸自己家招牌。
叶秋把他的疑问,说给徐慧真后,才得知了其中缘由。
他们家小酒馆进的酒,毛一斤不假,那是因为徐慧真的娘家在牛栏山,人可以说是自家产业。
所以进货价,比酿酒的成本价,只高分。
而其他酒馆去牛栏山进酒,大多是毛,毛一斤。
那些酒馆往酒里兑水,也只是为了多赚点钱。
即便有些酒馆,进货价和小酒馆差不多,也是毛一斤,有的甚至直接是成本价。
但他们的酒馆没名气,买酒的都是些老顾客。
酒香也怕巷子深,若非叶秋用咸菜,以及饥饿营销的方法,打响知名度。
他们酒馆的生意,最多和小酒馆开业当天一样,每天也就多号顾客,而且还不稳定。
日收入可能保持在块左右,和现在月入千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想想这月他赚了三千多,叶秋会心一笑。
月薪三千,放到穿越前,也就是个普通工薪阶级,一个月的工资。
可放在这年月,那就是一笔巨财!
思索之间,远处忽然传来,三轮车的摇铃声。
当~~
当~
当!
很快,三轮车越来越近。
少顷,蔡全无把三轮车停下。
里面的女子,柔声对叶秋笑道,“小秋,你的东西我给带回来了”。
闻言,早就等在一旁的叶秋,看见三轮车座位上竖放的小黑皮箱,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