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县中大姓  汉末新玄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备道:“这宋四叔是个验尸的老手,县衙内的吏都对他十分敬佩,想来不会做伪证。另外,我确实发现了两种不同的药渣,等明日问过医师之后,想必一切都能真相大白。”

    “大人的是,是我多虑了。”崔林点头道。

    “请问先生明日有空吗?”

    “刘大人是想让我跟着?”崔林问道。

    “正是如此。”

    刘备走到崔林身边,坐下道:“先生能够看出尸骨是此案破绽,必然是心思缜密之人,我想明日去一趟牢狱,再验一遍韩静的尸首。”

    “我害怕先入为主影响判断,所以想请先生随我走一遭。如果先生发现了与我相左的线索,也好及时提醒我,避免冤枉好人。”

    “大人断案谨慎,实乃繁阳县百姓之福啊。”

    “原来德儒也会拍马屁啊。”

    崔林闻言脸颊一红,沉吟片刻后,道:“大人可知这繁阳县的大户?”

    刘备闻言精神一震,崔林所的大户,就是县里的豪族、士族。

    此二者能否被压制,决定着一个县是否安稳。

    豪族是指地方上有势力的氏族。秦汉时期,豪族地主是一股很大的势力,甚至对朝廷形成威胁,所以经常影宾客为盗贼。发,辄入高氏,吏不敢追”的情况发生。

    甚至汉景帝时期,吴王发动七国之乱,周亚夫第一时间不是去平乱,而是先去据孟家探望,足以表面豪族势力之大,可以左右一个王朝命阅走向。

    《史记·游侠列传·剧孟传》中对其评价道:“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扦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不过,朝廷并不会对其听之任之,必要时朝廷会采取镇压的手段,如:“诛瞷氏首恶,余皆股栗”。

    而在东汉时,豪族势力越发强大,朝廷实行度田,便引起了郡国叛乱,“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刘秀必须妥协,一度中止度田。

    又比如现在的八厨,厨者,言能以财救人也,他们便是豪族走上政治舞台的代表。

    士族又比豪族更上一个台阶。

    士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士”阶层,“士”阶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分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

    要想成为士族,第一你要读书,第二至少要有三代人曾做过官。

    既然是做官,就免不了联姻,所以士族与士族往往是根深蒂固、盘根错节。

    豪族可以彻底铲除,但是士族往往无法清理干净。

    刘备身为繁阳县令,日后少不了与他们打交道,现在从崔林这知道些内情,也算是知己知彼,日后如有矛盾,也能百战不殆。

    “在下从典牍中得知,本县有三大姓,其一柏高氏,其二张氏,其三俞氏。”

    刘备所的这三个姓氏,以张氏最为显赫,因为张氏子弟多有在郡县中任职。比如繁阳县门下掾史张轩,就是张氏子弟。

    而柏高氏其实是两个姓氏,只不过世代联姻,不分彼此就合成了一个。他们虽然没有一个人做过官,家中也不必另外两家殷实,但是贵在人和,所以历来被县令所拉拢。

    最后的俞氏是县中首富,俞老太爷过世后,整个俞家全都交给了长公子俞安。

    崔林点零头,随即又摇了摇头,道:“大人得对也不对。”

    “此话何解?”

    “石盘胡氏大人可曾听过?”

    “胡氏……”刘备低头寻思多时,想不起来本县、本乡有什么姓胡的官吏,问道:“恕我孤陋寡闻,不知胡氏族中有何人在郡县乡中为吏?”

    崔林道:“张、俞二姓,皆以权钱威霸本县,唯独只有那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