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6章:殊途同归,获封亭候!  风起黄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家因为轩雅阁跌了个跟头,死了一个管事的事情在一众世家当中已经人尽皆知。

    谁都知道轩雅阁是刘宏的产业,这个时候陛下售卖平价粮到底有什么深意呢?

    陈寔冥思苦想,突然灵光一闪,惊出了一身冷汗。

    年初瘟疫横行的时候,陛下可是杀了一大批哄抬物价的商人,陛下这么做是在提醒我们陈家不能随意的涨价吗?

    陈寔急忙对手下的商贾命令到:“快,把粮食恢复到原价!”

    商贾不解的说到:“明公,轩雅阁就算平价售卖粮食也撑不了多久的,我们何不等轩雅阁将粮食售空后,再抬高粮价呢?”

    陈寔冷哼一声,训斥到:“你是觉得自己的脖子太硬吗?非要往陛下的刀口上撞?邺城的惨案你忘记了吗?”

    听到陈寔的话,商贾的额头上都冒出了细细的汗珠,连连称是:“明公英明!小人明白了!”

    “等一下,你去通知陈群让他去施粥接济吃不上饭的百姓。”陈寔思考了一下,继续命令到。

    钱财是挣不到了,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提升一下群儿的名望。

    身在洛阳的杨皓轩接到了在三辅赈灾的赵通的书信,脸色变得复杂了起来。

    他自己都没有想到,陈氏的人会主动平抑粮价,并且陈家的长孙陈群还亲自去施粥救济百姓。

    “陈太丘,有点儿意思!陈寔遗盗,果然名不虚传啊!”杨皓轩欣慰的笑了笑。

    陈寔作为颖川陈氏的第一代家主,杨皓轩也听说过他的故事:

    有一天晚上,有一小偷溜到陈寔家里,躲藏在屋梁上面,想趁机偷窃。

    陈寔知道屋梁上面有人,并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孙们叫到面前训示:"今后每个人都应该要努力上进,勿走上邪路,做"梁上君子"。

    “作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不要学梁上君子的行为!"

    小偷听到陈寔的话,感惭交并,下地叩头请罪。

    陈寔勉励他改恶向善,并赠丝绢布匹于屋梁上的盗贼,后人常以"陈寔遗盗"比喻义行善举,"梁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词、雅号。

    杨皓轩不知道陈家放粮有什么目的,但是三辅百姓得到了实惠,总归是好的。

    杨皓轩收到了赵通的汇报时,皇宫之中刘宏拿着三辅官员联名上书的奏折也是十分高兴。

    因为处理得当,官员们带着百姓扑杀蝗虫,庄稼竟然保存了一半多,还得到了很多蝗虫可以当做食物。

    刘宏想狂笑,自古以来被当成天罚的蝗虫,蜚灾竟然让自己找到了破解之法,自己的功德简直可以比肩高祖和武帝。

    这一切的功劳都要归到杨勇那个小子身上,刘宏想着,对身边的段圭命令到:

    “传朕旨意,弘农杨氏杨勇,少年聪慧,屡献良策,有大功于社稷,特封杨勇为望亭候,食邑八百户。”

    “陛下,不可啊!”段圭连忙跪到了地下,劝阻到。

    刘宏眉头一皱,不快的问到:“有何不可?”

    段圭缩着脖子解释到:“陛下,高祖曾经有令,非刘氏不封王,非军功不封候,陛下若是封杨议郎为候,有违祖宗法制。”

    听到段圭的话,刘宏开始犹豫了起来,这可如何是好啊!杨勇多次有功于朕,不能不赏啊!

    “爱卿可有什么不违背祖宗法制封赏杨勇的办法?”

    刘宏满怀期待的看着段圭询问到。

    段圭的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