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殿,南唐的文武群臣分列两旁。
李煜心情不错,一脸安详。
今天对于李仲宣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上朝。
;恭请大宋使臣陶谷觐见。
只见大殿门外,一个身穿紫红色官袍,头戴长翅帽的花甲老人,手捧圣旨迈步而入。
别看这位老人家年纪不小,却精神矍铄,一身傲气。
;见过唐国主。
陶谷并未见大礼,只是抱抱拳。
李煜心里有气却不敢发作,只能皮笑肉不笑的咧咧嘴,;陶大人舟车劳顿辛苦了。
;为天子办事何来辛苦?
只见陶谷咳嗽一声,清清嗓子,;大宋皇帝圣旨到,唐国主李煜及唐国属臣接旨!
此话一出,承乾殿鸦雀无声,以前没有过这种情况。
之前的使臣来了,都是把圣旨交到李煜手里,从没当面宣读。
要知道,唐国现在是大宋的属国,真要宣读圣旨,国主和文武百官必须下跪施以大礼。
李煜眉头紧锁,有些不知所措。
就这样僵持了一会,陶谷一脸不悦,;唐国主还不降阶接旨,莫非要抗旨不成?
李煜有点骑虎难下,他虽然自降身份向大宋称臣,但是从未想过要屈膝的问题。
;陶大人,小王有礼了。
李仲宣看到李煜为难,赶忙出来解围。
陶谷这才注意到大殿之内还有个身穿蟒袍,年纪不过七八岁的孩子。
;这位是?
李仲宣满脸堆笑客客气气,;小王乃是唐国主次子李仲宣。
陶谷冷冷一笑,;宣城郡王有何话说?
;陶大人,我大唐国主腿部患疾,近期行动不便,无法参拜大礼,能否由小王代父接旨。
李仲宣语音虽然稚嫩,语气却万分诚恳。
;此乃敕旨,他人不可接旨。
敕旨两个字一出,大殿之内一片哗然,有些官员暗自交头接耳。
;宋国太过分了,竟然给国主下敕旨。
;是啊,丝毫不留情面。
;真拿大唐当软柿子了。
……
国主李煜的脸色更加难看,他长这么大还没接过敕旨。
李仲宣的脸上却看不出半点怒气,;陶大人,如果是敕旨更应该由小王代接,我听闻大宋天子以孝治天下,即便唐国主有不当之处,小王身为人子愿代父受过。
李煜小嘴;叭叭叭一顿白话,换成陶谷骑虎难下了,若是逼着李煜接旨,大宋就会落下个不尊孝道的名声。
陶谷瞪了李仲宣一眼,心说他只是个七八岁的孩子,我如果继续争辩就成大人欺负小孩了,
;既然如此,就由宣城郡王率领百官接旨吧。
李仲宣赶紧跪下,;臣李仲宣接旨。
陶谷展开圣旨:;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宋乃万邦大国,大宋天子恩泽四方。唐国主李煜未经申报,兴兵犯境,造成大宋黎民死伤,真乃滔天之罪。今遣使臣陶谷敕问缘由,汝需如实复之,若有欺瞒,天威震怒,自食其果。
圣旨中的每句话,每个字,李仲宣都听得明明白白,和他预想一致,赵匡胤就是借着攻打离岛,找茬来的。
;微臣接旨。
李仲宣恭恭敬敬的接过圣旨。
陶谷又将凌厉的目光移向李煜,;唐国主,你为何兴兵犯宋,莫非要造反不成?
这话说的太重了,李煜气的直吹胡子。
;陶大人言重了,小王愿代父解释。
陶谷一脸不屑的看着李仲宣,;宣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