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5章 福王复辟,年号弘光  明末逐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春节的关系,郑芝龙的军队在攻下苏州府,与公孙翊的军队在长江上打了几仗,皆没有讨到便宜,便没有再采取攻势。

    镇守扬州港的水师提督李仲、霍岗,由于实力不足,见郑家军没有进攻,也没敢主动挑衅。

    陆地方面由于李岩在松江遭到倭寇忍者的刺杀,导致意外暴毙,这才结果松江和苏州二府失守。

    因为倭寇这次不单单只是针对李岩一人,护漕军中的几个总兵,王巨、孙霸、王弘来、徐忠彦、李时年五人先后中了倭人的招,皆死于倭寇的忍者之手。

    八大总兵官五人死于意外,加上大帅李岩还死了,这直接导致十万护漕军差点分崩离析。

    若不这支军队的核心是公孙翊一手创建的,基层军官多出自昔日永城讲武堂士官生,经此大乱的十万大军必然一遭会灰灰湮灭。

    护漕军八大总兵官,仅剩下陈永福、容坦、沈华和行军司马宋奎光。

    陈永福是员老将,作战经验丰富,容坦睿智多谋,沈华虽然年轻,却也是意志坚定,三人从松江且战且退,收拢了六万人马退守到常州。

    与常州知府阎应龙汇合,这才稳准阵脚。

    年前郑芝龙派其弟郑鸿逵,督率十五水路大军围攻常州,连战旬日,未能讨得半点便宜,眼看春节在即,大军这才退回松江休整。

    而郑芝龙这个时候,已经把靖海侯府私宅,搬迁到临安府,眼下临安已经成为郑芝龙的政治中心。

    1647年一月十五元宵佳节。

    金陵城举城欢度佳节之日,被软禁在原来福王府内的朱由崧,被进京朝贺的江西巡抚瞿起田、会合南京六部之一的兵部左侍郎刘统。

    金陵知府张捷、吏部侍郎谢升、都察院佥都御使刘宗周、以及在京的张良佐、陈用极、王一斌等人秘密接出金陵。

    十天之后,福王朱由崧便在临安府匆匆登基,昭告天下复辟之事,并大赦天下,同时宣告天下,讨伐公孙翊。

    这封讨伐的檄文出自江南文坛领袖吴伟业,这檄文中,吴伟业把公孙翊声讨为乱臣贼子,窃国大盗,把他宣扬成为一个好色贪财,好杀无礼伪君子形象。

    一时之间公孙翊的声望在江南士人心中,可谓一落千丈。

    不过即便没有这篇檄文,公孙翊在江南士人眼中,也没有什么好的声望。

    原因嘛,很简单,那就是他与江南文坛领袖钱谦益、吴伟业等人向来不睦。

    正所谓政见不和,自然也就是敌人。

    江西巡抚瞿起田这次这般卖力入南京,营救朱由崧出京,自然不是公孙翊得罪了他。

    也不是因为两人有嫌隙,而是因为瞿起田是钱谦益的学生,他也东林党的中坚分子。

    公孙翊在燕京改革官职,废除内阁大学士制度,成立内阁总理大臣制度,并昭告天下,科举并不是唯一出仕之路。

    因为公孙翊推动贡生学院和讲武堂学院制度,只要经过这两所学院学习五年,顺利毕业者,只要通过吏部考核,皆可入仕。

    这一项重大的改革,犹如当年隋炀帝开科举,打破豪门大族垄断官场的门户,自是引得人人攻讦。

    江南士族官绅,他们早就结成无数的党派,几代人一直都是走科举出仕,姻亲,师生、党派,形成一道道无形的利益链。

    也就是说他们基本上已经垄断大明官场的一半的新鲜血液,向东林党人当初在朝廷中的势力,一度甚至与皇权抗衡。

    以至于天启皇帝登基后,不得不启用魏忠贤,大肆打压东林党人,企图肃清朝中所谓的东林党、楚党、浙党等层出不穷的党争之乱。

    所以这次江南地区大乱,并不是公孙翊大意造成的,而是从他改革官制,改革入仕条件,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